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研究团队调查发现:日本人祖先可能来自东南亚

原标题:日本研究团队调查称日本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东南亚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欢]日本的绳文时代(约为公元前14000年-公元前400年)就居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日本最近的研究对在绳文遗迹中发现的人骨进行调查后发现,其DNA与东南亚的古代人种接近。虽然迄今为止有各种各样的假说,但都缺乏科学论证的证据。以遗传信息为基础、解开古代人迁徙路线的研究有望拉开帷幕。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3日报道,位于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的伊川津贝塚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绳文遗迹。2010年在这里出土的大约2500年前的成人女性骸骨成为了这个研究的重要依据。

以日本金泽大学、北里大学和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团队小心采集了头骨中仅存的一点遗传基因,并成功解读了全部遗传信息。2018年7月,金泽大学特任助教觉张隆史以遗传信息为基础,发表了关于绳文人起源的研究成果,表示“这是解读绳文人全部遗传信息的首次成果。与东南亚人的遗传信息相比较,找到了研究遗传方面关联的线索”。

研究中的比较对象是现在的亚洲人和8000-2000年前的古东南亚人等超过80人的群体。此前也一直有关于与古代人相关联的DNA研究,但其中得到解读的日本人遗传信息比例很低,只有百分之几,很难进行详细分析。如果能够解读全部遗传信息的话,信息量将会增多,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觉张隆史等人着眼于遗传信息的类似性,将研究对象分成了6组。分析结果表明,伊川津贝塚的女性的基因与大约8000年前的老挝遗迹和大约4000年前的马来西亚遗迹中发现的古代人的基因相近,被分类为同一组。

有观点认为,当时的东南亚生活着从事狩猎采集的居民,形成了被称为“和平文化(Hoabinhian Culture)”的文化圈。这个群体的一部分迁徙到了日本列岛。近来有观点主张绳文人起源于从东南亚地区迁徙来的群体,觉张隆史等人的研究结果印证实了这一说法。

虽然这一组的基因与其他5组有很大的差异,但也发现了在地理上接近的小组之间有过融合的痕迹。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相信“二层构造假说”,也就是说,东南亚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生活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居民,由于具有种植稻谷等农耕文化的群体的迁徙而被置换。但从这次的研究成果来看,并不是单纯的置换。觉张隆史认为,“多个群体不断的移动和交流的新框架浮出水面。”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山田康弘教授强调,“基于遗传信息的研究将成为日本考古学的巨大动力”。迄今为止的研究一直是比较各地的遗迹中发掘的石器、骨头上的各种加工的痕迹,推定了民族和文化的关联程度。但作为科学判断材料,根据还很薄弱。而通过基因则容易推测出实际有多大程度的关联。

分析基因追寻古代人的足迹是全球研究者的共同想法。随着基因研究的渗透,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活跃起来。

但是,在日本和东南亚进行研究的时候,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残留在古代人骨中的基因的状态。

像链条一样相连的基因不耐高温多湿的环境,容易中途断裂。由于容易滋生细菌,会分解人的基因,或者混入其他生物的基因。干燥地区较多的欧洲和非洲的基因的保存状态较好,上万年前的旧标本也能保存得很干净。

这次的研究采用了新的分析方法。以往一般都是从残留在牙齿中的细胞中提取基因,而这次变为从非常硬的侧面头骨中进行提取。因为这样可以找到保存状态良好的基因。

提取的时候也十分细心。因为只能提取到极微量的基因,一旦混入其他的基因就无法解析了。所以要在无尘室(clean room)里使用专用的实验服和手套进行。

这项研究与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为核心的国际研究小组共同作业,海外的多个大学也同样解读了该基因。北里大学准教授太田博树表示,“只有一个研究所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在国际合作体制下,才能给出高精度的数据”。

能够解读遗传信息的个体数量还很少,地域也有限。接下来的研究主题还有很多。

绳文人与弥生人相互交流 形成了现在的日本人

绳文人从一万几千年前到约2300年前在日本列岛生活。其面部特征是圆脸、高鼻梁、颚骨发达。他们被认为以狩猎采集为生,途经现在的台湾岛和朝鲜半岛等地迁徙而来。

本次提取了基因的人骨出土地伊川津贝冢是大约4000年前到2500年前的遗迹,属于绳文时代的后期至晚期。从该地出土的动物、鱼骨、陶器和石器中可以了解绳文时代的生活情况。

据说弥生人在大约2500年前从亚洲大陆迁徙至日本九州地区,并开始种植大米。其面部特征是脸长、眼睛细、下巴窄。该人种渐渐地扩展到整个日本列岛,在与绳文人等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日本人。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为参加老布什葬礼 奥巴马夫人取消两站新书推介会 极端组织IS高层遭无人机击杀 美国军方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