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布什生前任驻华大使的北京生活:骑自行车了解北京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日消息,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于当地时间11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老布什生前曾担任驻华大使,与北京有过一段渊源。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解放日报》2014年讲述的老布什任驻华大使时的故事。述的老布什任驻华大使时的故事。
老布什和妻子骑自行车游北京。
美国时间2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全票通过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自此鲍卡斯正式成为美国第11任驻华大使。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换了6位总统,11人出任驻华大使。首任驻华大使在北京喜结良缘;第二任驻华大使出生在山西汾阳……美国驻华大使们的中国故事,真不少。
几乎被人遗忘的“准大使”感言,“全家在中国生活得非常愉快”
尽管中美正式建交于1979年1月1日,当年3月1日美国驻华大使馆正式开馆;但早在1973年5月,中美就互设联络处,联络处主任级别之高,是许多派往一般国家大使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位联络处主任戴维⋅布鲁斯来头不小,他1949年便出任美国驻法大使,后相继担任过驻西德、英国大使。由他出任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可见美国政府对美中关系的起步看得有多么重要。
布鲁斯是情报官出身,曾作为战略情报局观察员随军观察了诺曼底登陆,也正是他的一纸评估报告,促使艾森豪威尔总统决然终结了杜勒斯时代。选择这样一位人选,实在意味深长。
然而,就任之前,布鲁斯和中国的渊源却并不深厚:他曾接受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次类似“口述历史和感想”的长篇访谈,在访谈中他提到中国的次数居然是零。当他于1973年3月抵达北京筹建代表处时,他还抱着成为“当代马可⋅波罗”的心态。然而,情报官的本能让他迅速在北京外交圈建立起人脉,学会许多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办法。
布鲁斯对周恩来评价甚高,他对周恩来举止得体、幽默放松印象深刻,而对其每天工作18小时、十分疲倦但思维丝毫不混乱而钦佩莫名。多年之后他还对自己可以与这位“同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频繁接触、共事感到庆幸。
布鲁斯到达中国时,中国尚未对外开放,因此他对中国物价水平之低深感诧异,“在北京饭店吃一顿鱼子酱大餐,所花的钱简直不值一提”。他也努力和各界人士建立更多的接触,还积极向赵元任等著名旅美学者了解“中国的学问”。
他于1974年9月2日离任,感言“我全家在中国生活得非常愉快”。离开中国后他继续担任诸多要职,与中国的关联度却似乎不多。暮年他撰写了一本《紫禁城之窗》,收录其在中国期间所写日记,在美国对华外交圈中口碑甚佳;但2006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后,在中国却并未引起强烈反响,或许他过于狭窄的中国社交圈,让今天的中国人几乎忘了这个首任美国驻华“准大使”的存在。
一提到他,人们总会想起兵马俑和北京烤鸭
布鲁斯继任者老布什的风格则完全不同,老布什后来回忆称,自己之所以选择中国而非英、法,是因为“更有挑战性”,中国正在崛起,美中关系的前景对全世界关系重大。
老布什最有名的就是“骑自行车了解北京”。他经常和妻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胡同,由于当年外宾稀少,他们曾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关注和围观。后来老布什坦承,他之所以整天在北京街头骑车,是因为那时中国政治斗争激烈,他经常“无人搭理”;但这种独特的体验却让他受益匪浅,“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据说他是第一位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外宾,以至于里根总统访华时曾开玩笑称“那些兵马俑应该对那个外国人(老布什)很熟”。
老布什对烤鸭的痴迷更是名闻遐迩。1995年老布什夫妇金婚大典,烤鸭成为醒目的主菜。他的儿子、同样痴迷烤鸭的小布什总统就任当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时报》等媒体都刊出了布什一家和中国烤鸭的故事。在美国华人餐饮界,一直传说着老布什向美国引进北京烤鸭的故事,而老布什经常光顾的一些中餐馆(如休斯敦姚明开的餐厅),不论本来属于什么菜系,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烤鸭这道菜。
当然,老布什和中国真正的情结远不止于兵马俑和烤鸭。他的名言是“我就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以来的34年,唯一的不变就是永远在变”。他就任总统之际正逢中国和西方关系陷入低谷,未能有太多作为,卸任后却赶上关系逐渐回暖。他几乎年年访华,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或干脆来华度假,最多的一年(1996年)来了4次,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他对中国的积极态度影响了众多美国政客,并被认为是其子小布什总统对华政策逐步趋向积极的重要因素。
有的美国驻华大使在中国喜结连理,还有的就出生在中国
伍德科克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开馆后的首任驻华大使。他是工会领导人出身,谙熟中国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思维,这让他成为美国谈判代表团的“王牌”,他被认为“善于和中国领导人沟通”。
伍德科克与邓小平、黄华等中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邓小平曾积极评价他对《中美联合公报》的贡献。1979年1月,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访美,伍德科克在9天行程中全程陪同,打破了国际通行的外交礼仪。1981年,里根在大选中曾一度表示要 “恢复与台湾正式关系”。伍德科克异乎寻常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里根“言辞不当”,这同样打破了外交惯例。
里根上台后,伍德科克几乎第一时间就收到了离任通知。他临行前表示“将带着永恒的、美好的回忆回国”,并称“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充满信心,中国必将取得更大成功”。
伍德科克离任后和中国渊源不解,他坚决反对美国对华贸易限制措施,认为“害人害己”,支持给予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他的第二任妻子莎朗⋅托西是为美国驻华使团工作的护士,两人在北京相识、结婚。因此他曾称北京是其“第二故乡”。
伍德科克于2001年初在家乡密歇根州去世,BBC(英国广播公司)当时曾评价称,他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中 “最能得到中国官方信任的一位”。
伍德科克的继任人恒安石是第一个拥有汉语姓名的美国驻华大使,也是第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大使。
恒安石于1920年6月1日出生在山西汾阳,父亲是传教士、汉学家,曾任汾阳铭义中学校长,1940年恒安石曾任北京辅仁大学附中教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投入集中营,关押在山东潍坊乐道院,1944年5月在中国农民张兴泰、王道文等帮助下成功越狱,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恒安石是历届美国驻华大使中和中国共产党打交道最早的一位:1945年抗战胜利,他作为盟国被解救人员代表,曾参观淮北解放区,受到新四军四师师长张爱萍的接见。
里根任命恒安石为大使接替伍德科克,本意在于“纠偏”。身为中国通的恒安石很快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在两国高层的沟通中起到积极作用。
恒安石任上最大贡献,是促成中美《八一七公报》的达成,这一公报至今仍对两国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恒安石卸任后继续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他不但经常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还积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并出任南大-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培养了大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的中国青年人才。
血管里流淌着华人血液的大使,对产自中国的东西格外垂青
也许是恒安石的成功引发了美国总统对“老资格”和“中国通”的兴趣,之后的驻华大使有的出生于中国,还有华裔。
芮效俭出生于中国,他的父亲曾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他本人直到1950年才随父回国,对中国很有感情。
芮效俭通晓中文,曾担负情报工作,1959年在驻香港总领事馆工作,1962年又被派驻台北,是唯一在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都任过职的驻华大使。
1978年,芮效俭被派任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是伍德科克最得力的助手。1991年,他赴任驻华大使,为中美关系的“第二次正常化”起到开拓作用。
芮效俭离任后直至退休,一直在国务院外交口工作,被认为是美国外交圈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2001年,退休后的他加入基辛格事务所,继续从事与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2009年8月,洪博培成为中美建交后第九任驻华大使。他曾自豪地对媒体说,他是唯一一个会讲中文的美国州长。
洪博培曾担任里根总统的白宫助理,上世纪80年代访问北京时,为里根访华打前站。洪博培酷爱摇滚乐,尤其是前卫摇滚乐。这一爱好至今不变。此外,洪博培还喜欢登山、骑摩托车,是摩托车越野赛爱好者。
洪博培不仅讲了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洪博培和妻子育有5个孩子,1999年12月,洪博培夫妇又从江苏省扬州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当年5月出生的小女孩,取名杨乐意。洪博培表示,取名杨乐意,是因为她在菜市场被警察发现时还笑容满面,不知道自己出生才两个月就被遗弃。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孩子是最重要的,比工作还重要。”洪博培说,“杨乐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还做美国驻华大使。”
骆家辉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在2011年奥巴马找他出使中国时,他一开始有些错愕,问“要全家都搬到中国吗”?当初,全家人对于要到中国来都很兴奋,只有14岁的大女儿比较不情愿,她想在美国上高中。
骆家辉说,如果父亲仍健在,会为他能回到父母出生地担任大使感到无上光荣。
血管里流淌着华人血液的骆家辉对产自中国的东西格外垂青:电脑、书籍、手机、DVD、微波炉、庭院里的家具、孩子的玩具、全家人的衣服,甚至他的钱包都打着中国的烙印。他说,正是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美国人能够将节省出来的钱用于教育、购房、旅游甚至养老。(王一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