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媒:自主武器或将改变军事格局 人类无法控制引忧虑

原标题:美媒:自主武器或将改变军事格局 人类无法控制引忧虑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0月21日发布的题为《自主武器:改变军事格局的终极武器?》的文章称,到目前为止,大家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广泛使用无人系统已经司空见惯。这些系统与同类型的载人系统相比具有诸多优势:航程更长、续航能力更强、隐形能力更强,而且可以在不危及军事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操作。虽然武装部队的战略家仍在试图确定如何才能最好地把机器人技术融入未来的战争概念,但毫无疑问,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人类都会在冲突中使用机器人技术。近年来,国际安全专家开始关注是否可以建造基本或完全自主的无人武器系统。

文章称,到底什么才算是自主武器,人们就这一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缺乏定义阻碍了就这一议题展开讨论。美国国防部使用的官方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一种武器系统,一旦启动,就能在没有人类操作员进一步干预的情况下选择和攻击目标”。如今使用的武器中几乎没有可以适用这个定义的。尽管武装无人机数量激增,但几乎所有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都需要人类直接参与。然而,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的发展让人们相信,未来可能出现复杂程度不同的多种自主武器,这些武器将最终决定未来战争会如何进行。

图为美军无人机

文章认为,使用能够自主运行的武器可取得3大优势。首先是速度。在这方面,应当考虑到OODA循环的概念,OODA是一个分成4步的决策过程,即观察、熟悉情况、决定,然后采取行动。在战斗中,首先要扰乱或至少延缓对手完成OODA循环,同时尽快完成自己的决策循环,这被称为打入敌人OODA循环“内部”的战术。

现代技术让人能够搜集大量数据,但人类通常缺乏快速处理和解读这些数据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军事上使用。所以作战人员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软件,这些软件为他们提供有关战场的准确且有效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继续发展,计算机化的作战系统很可能可以迅速分析形势,然后向军事指挥官提供一个推荐的行动方针。如果是这样,人的因素将成为决策循环中最慢的部分,从这一点出发,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完全消除人类的直接参与并代之以完全自主的系统。

自主武器带来的另一个潜在优势是在电子和网络安全领域里。目前的无人系统主要用来应对技术上不先进的武装分子,这些系统需要与人类操作人员维持几乎不间断的通信。然而,未来在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中,双方可能会激烈争夺对电子环境的控制权。如果远程遥控武器的通信被敌方干扰或遭网络攻击切断,那么这种武器将毫无用处。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个足够自主的系统来说,即使数据连接遭到破坏,该系统也能执行任务。

最后,自主武器和平台有可能大幅降低军事人员成本。这大概是该话题最不受欢迎的方面,但也可能是最关键的。为了维持一支现代化的专业军队,一个国家必须招募、训练和维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要做到这点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昂贵。2000至2014年,美国武装部队的人力成本增加了46%,尽管在此期间美军的人员规模基本没有变化。与人类不同,自主系统不需要培训、吃饭、住所或工资,也不需要医疗服务或退休金。如果大规模引进自主系统,有可能大大降低军队对人力的需求和相关成本。

文章评论称,尽管以上优势可能会激励军方研发和部署自主武器系统,但军政领导人可能不愿意这样做。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自主武器使得军事指挥官不再能控制军事行动,因为武器系统的自主性越大,人对武器的控制就越少。

先进的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让系统基于大量数据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推理。在民用领域,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近年来在语言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表现出很强大的能力,但有时也会得出错得离谱的结论。令人不安的是,由于这种深度学习系统的复杂性,计算机程序员和工程师往往无法准确预测系统在未预见的情况下将如何行动,甚至无法在事后解释系统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把这种先进的人工智能与致命性武器结合起来会带来巨大的系统失灵风险,系统失灵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后果可能包括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平民伤亡或在危机期间出现非计划的冲突升级。

美国有关自主系统的现行政策规定,“自主和半自主武器系统的设计应能允许指挥官和操作员对使用武力作出适当程度的人类判断”。目前尚不清楚什么才是恰当程度的人类判断,但该政策还明确规定假如自行选择目标的半自主武器与操作人员的通讯被切断,则必须禁止使用。

文章认为,不过,五角大楼可能最终会得出结论,认为放弃自主武器系统将使美国在未来处于重大的军事劣势,尤其是假如潜在对手不像美国那样不愿部署自主武器的话。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目前的武器库中已经包括一些简单的自主武器系统或只具有有限自主性的武器系统,这些武器系统大部分是防御性的。

就何时才会有制造完全自主的武器系统所需的技术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空军上将保罗·塞尔瓦说,他认为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个目标能更快实现;另一些人认为,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实现。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大部分都发生在商业部门,而不是国防工业。在未来——或许就是不久的将来——先进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在民用领域有许多应用方式,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手术水平比人类医生更好的医疗机器人。这种技术可以很轻易地被改成军用。一旦某种技术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就很难保证它不会被怀有恶意的群体利用。

如果研发出自主武器并且引入到世界各国的武器库里,它们不大可能立即彻底改变战争。如果参照过去的军事技术革新,军队可能一开始只会把少量的自主武器投入战场。毕竟,早期型号可能很昂贵,而且也不确定如何才能在最好地利用其能力的同时把潜在风险降至最低。各国军队还需要一定时间才可以开发出把自主武器纳入更广泛的战争框架的作战理念。首先部署自主武器的一方未必就是想出如何可以最好发挥其潜力的那一方。

尽管如此,自主武器很可能最终成为改变军事格局的创新技术,其效果与发明机关枪和雷达不相上下。自主武器可能不是唯一的革新性技术。有助于自主系统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在纳米技术和小型化技术、机器人技术、高超音速推进技术以及3D打印等其他领域也将出现进步,这些技术都可以被转为军用。尚不确定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战争方式,但越来越多的国际安全专家一致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发生巨大转变。自主武器系统几乎肯定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译/胡雪)

YakB型12.7毫米四管加特林机枪实际是俄军武直的固定武器之一,图为米-24武直使用机头炮塔的四管12.7毫米Yak-B加特林机枪对地扫射资料图。

图为新型无人战车使用加特林机枪开火瞬间。

新型无人战车侧面特写,可见加特林机枪的弹箱位于两侧位置,采用履带式底盘也是为了增强其全地形通过能力。

其外形酷似科幻电影《终结者3》中的“天网”T-1机器人,只不过T-1的火力更为凶残,配备了2门六管20毫米“火神”转管炮。

除2门12.7毫米四管加特林机枪外,无人战车还配备有2具三联装多用途发射器,可用于发射烟幕弹或榴弹。

在无人战车的车头位置安装有一个多用途光电传感器,还采用了多镜头配置,可覆盖车前近似180度的视野。

车载加特林机枪的火控传感器则位于炮塔侧面。

(2018-10-18 08:49:00)

“百舌鸟2”混合无人机从行驶中的“斯特赖克”A1战车上起飞动态图。

图为 载机型“斯特赖克”A1战车搭载的九联装“弹簧刀”单兵巡飞弹发射器以及右上方的“百舌鸟2”混合无人机起降平台。

“百舌鸟2”小型混合式无人机由“航境”无人机公司和FlightWave公司于2018年5月联合研发,全重不到2公斤,但可以搭载400克有效载荷。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三轴旋翼系统,既能像四旋翼飞行器一样垂直起降,又能转换到前飞模式。图中的固定翼为可拆卸设计,只在需要进行长途飞行时使用。其留空时间超60分钟,最大航程超20千米,能在保持悬停状态的同时,向前移动。

“百舌鸟2”混合式无人机利用三旋翼系统垂直起飞。

如果把“百舌鸟2”无人机比喻成载机型“斯特赖克”A1战车的“眼睛”,那么“弹簧刀”单兵巡飞弹就是“利剑”。“弹簧刀”由“航境”无人机公司研发,于2011年投入美陆军服役,并于2013年在阿富汗投入实战。美军“弹簧刀”还有个绰号叫“单兵巡航导弹”。图为“弹簧刀”无人机发射瞬间,可见折叠式主翼和垂尾均已展开。

“弹簧刀”全长仅360毫米,全重1.36千克,有前后两对折叠机翼在机身下方,翼展(展开后)为610毫米,以电动马达驱动尾部的螺旋桨,最大飞行速度每秒37.5米,巡航速度每秒19.7米,最长续航时间10分钟,最大射程20千米,由于采用了独特的“GPS+电视”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可控制在1米内。

由于尺寸小巧,如图所示,一个背包就能装下“弹簧刀”无人机和其发射器,从背包取出后,步兵就可使用形似小型迫击炮的一次性发射器发射“弹簧刀”。图中还展示了该机发射-巡航-攻击三个不同阶段的飞行状态。每套系统造价仅1万美元(约6.2万元人民币),低于美空军制导炸弹中最小的GBU-38“小直径炸弹”(4万美元)和陆军“标枪”反坦克导弹(7万美元)。

“弹簧刀”上搭载一个轻型战斗部,威力与一枚40毫米榴弹相当,可最大程度降低附加损伤。每套系统造价仅1万美元(约6.2万元人民币),比7万美元一枚的“标枪”反坦克导弹还要便宜。图为“弹簧刀”攻击移动中的汽车资料图,可见命中精度之高。

按宣传视频展示,载机型“斯特赖克”A1战车的作战流程为:首先释放“百舌鸟2”混合无人机侦察敌情;在发现敌军后,迅速发射“弹簧刀”巡飞弹(发射数量根据目标多少进行调整);之后在“弹簧刀”消灭敌军后,由“百舌鸟2”向后方传回实时毁伤评估图像,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攻击。图中红圈是无人机发现的2个威胁目标。

载机型“斯特赖克”A1战车发射“弹簧刀”巡飞弹消灭敌军的动态图。

在“百舌鸟2”无人机发现敌情后,载机型“斯特赖克”A1战车发射“弹簧刀”巡飞弹消灭敌军。

敌军目标被“弹簧刀”巡飞弹消灭瞬间。

在完成作战任务后,“百舌鸟2”无人机可自行返回“斯特赖克”A1战车。

“百舌鸟2”无人机从移动中的斯特赖克战车上起降动态图。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发射及回收过程均可以在战车移动过程中完成,可见小型“陆战航母”具备较强的作战灵活性。图中可见已回收的“百舌鸟2”无人机,前方开启的发射器显示使用了2枚“弹簧刀”巡飞弹。

图为配备有“龙”式炮塔(配备一门30毫米Mk44“大毒蛇II”链式机关炮)的ICVD型“斯特赖克”步战车试射主炮瞬间。

图为防展上展出的“弹簧刀”巡飞弹及发射容器,可见与视频中的完全相同。

(2018-10-11 08:51:02)

奥地利敏感时刻抓捕“俄间谍” 德国背后搞鬼? 也门或陷入空前严重大饥荒:争夺战略港口导致千百万人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