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春节临近,1月20日下午,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泊庄,一场年味十足的村晚火出圈。整场村晚以锣鼓为主题,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五谷杂粮和农具当“乐器”,老人孩子齐上阵,用筹办人张勇的话说:“要让人们听到年的声音”。
张勇打的鼓名叫“威风锣鼓”,声音如雷,气势磅礴,在山西临汾,每当这个声音响起,人们就知道,春节不远了。
晋南威风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勇:这个鼓声是过年的声音,也是扎根在每一个临汾人心里头,一种故乡的声音。人的一辈子所有大事,都会有鼓的出现。
1992年,张勇进入临汾鼓乐艺术学校学习。但等待他的并不是一片大好前景,毕业后,他接连在网吧、饭店等处工作,更让他痛心的是,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接下来的10多年里,即便是春节,他钟爱的锣鼓声也没有响起来。
张勇:没有鼓声的几年,我感觉对过年都没有什么印象了,我小时候大概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头听到鼓声,四面八方都能传来锣鼓的声音。
2008年,张勇经济状况好转,一个人,一台电脑,开始到临汾周边收录锣鼓曲谱。这些曲谱多是口口相传,由村里的老艺人掌管,且有不外传的规矩。有几次,好不容易说服了老人,没想到隔了一个月正式去录,老人却已经去世了。张勇很害怕这些曲谱每天都在失传,危机感的驱使下,十五年间,他走访了300多个村子,保存了1500多首曲谱。可张勇觉得,光收集曲谱,并不能让“威风锣鼓”更好地传承,今年,他决定在村里筹划一场“锣鼓村晚”,提议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了十里八乡近百人响应。
当地村民许二女:感觉就像过年的那种气氛,越敲越带劲,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记者:是一种释放吗?
许二女:对,释放,敲起锣鼓什么都忘了,一敲烦恼都没有了。
演出前,很多人为了排练,干脆把手里的活都停掉了。开出租的、卖肉的、拉货的、搞装修的,甚至远在成都的大学生,放了假都立马跑回来。场面如此火爆,镇里、县里都再三争取张勇,想把威风锣鼓搬到更大的舞台上。可张勇最后还是决定,要把“村晚”留在村里的大戏台上演。
张勇:这个地方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摸鼓槌的地方,应该是十一二岁,一群人抡着胳膊敲,声音震天撼地,震得你的心脏都在跟着它,你身上的汗毛会感觉震得痒。
锣鼓配簸箕舞,传统文化配流行音乐,为了传承宣传好家乡的威风锣鼓,张勇绞尽脑汁、创意不断,让今年这场锣鼓村晚精彩十足。
张勇:很多人说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其实不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更好展示给年轻人。我们看到了红红的春联,它就是年的符号;我们听到了锣鼓声,它就是年的声音;我们吃到了炸油糕,那就是年的味道。年味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条路我肯定是一直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