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近年来,广西昭平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围绕群众需求,吹响文明新风号角,积极探索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基层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昭平路径,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
强化“主责任”,构建文明实践体系
建立了以县委书记担任主任的昭平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一把手”工程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在实践中心建立健全了主任办公会议、联席会议、挂点联系、专项工作会议等制度,完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经费保障、考评评估等机制,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与体育等服务平台,派驻专职人员入驻实践中心办公,推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体化,成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协调、指挥、调度中心。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所长的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站长的文明实践站,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高位、高效、高规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村民组、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医院等领域,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党的基层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0个,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组织网络,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以“线上+线下”形式把群众“融进来”。依托县融媒体中心,有效整合融媒体资源,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专栏,建立起集思想理论传播、宣传教育引导、服务需求采集、精准服务群众的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平台共建、共用、共享,打通了文明实践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组建“主力军”,丰富文明实践活动
昭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并配备有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科普、卫生环保、乡村振兴、巾帼志愿等1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截止目前,通过广西“桂志愿”系统注册志愿者7.7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236支。实践中心积极引导全县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从“传思想”“树新风”“帮纾困”“乐生活”“倡理念”五大方面,通过“宣讲”+“活动”+“互动”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今年6月,昭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昭平镇移民安置小区举办“社区邻里守望”暨“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县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参加活动并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进一步鼓舞脱贫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昭平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挖掘重要节日节点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将文明实践进一步做深、做实、做优。此外,昭平县还积极开展教育服务、科技科普、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健身体育、生态环保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140场,“桂志愿”系统志愿服务总时长442634余小时。
打造“示范点”,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
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架构体系,创新各类文明实践载体,探索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的新途径。今年,昭平县将走马镇、北陀镇、文竹镇、昭平镇、富罗镇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示范所进行打造。并采用“一所带动两站”的方式,在全县打造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小服务惠民”工程,以志愿服务为主线,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站站有特色”的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志愿服务,如:实施“小荣誉评比”工程,促仙回瑶族乡“瑶话”宣讲理接地气志愿服务项目,把当地特色和理论宣讲紧密结合,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语言“瑶话”开展宣讲,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深入人心。北陀镇志愿红助农志愿服务项目,主动联系家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助农增收。走马镇“一抹绿”手工茶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举办手工制茶培训班的方式,提高群众制茶水平,助力茶产业发展。昭平镇通过现场观摩会的形式,组织乡镇到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参观,要求各乡镇在查缺补漏的同时,对示范所(站)下一步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化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昭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持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内涵,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整合优化平台资源,不断挖掘发动志愿力量,大胆探索创新实践路径,积极推进昭平县志愿服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精准服务方向发展。(黄傲华玉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