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4岁女童走失:未知全貌前,莫让“热心”成“攻击”

来源:红网

□徐亚宁(中国传媒大学)

近日,一名4岁女童在上海南汇新城海滩走失一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女童仍未找到,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疑问也接二连三地冒出。10月7日,在官方辟谣“女孩父亲非继父”之后,部分网友的猜忌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变本加厉,让发布寻人信息的女孩父亲再一次站上舆论的风口。

在网友的推理中,“阴谋的味道”占据上风。“手机没电了可以向附近孩子的妈妈借一下,知道孩子胆小还跑那么远去拿,怀疑是故意把孩子丢在海边”“不记得孩子在哪个位置,也不记得离开了几分钟,倒是记得脚是在第二个台阶上割伤的,感觉父亲在撒谎”……甚至还有网友凭直觉认为这一家人有问题,提议调查一下孩子父母最近一个月的消费记录,以及女孩的入院记录,看孩子是否有重大疾病。纵观评论区,这样“听起来十分有道理”的猜测不在少数,看多了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合理的推测”,继而认为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殊不知,这正是阴谋论的开始。

事实上,阴谋论和理性怀疑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认为事实不只是人们看到的那样。但阴谋论和理性怀疑的区别在于,人们得出假设的过程是否具有真实证据支撑。女童走失事件中的父亲为拿手机将女孩独自留在滩边,返程时又遭遇事故而耽搁,他没有全面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是为人父母的失职。但目前并未有任何明确的证据表明,父亲是“故意”把女孩丢在岸边,同时“故意”受伤拖延时间,又“故意”忘记具体的位置,因此便不能推导出这是父母的“一场阴谋”。网友企图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扒出“蛛丝马迹”,看似合理,却可能使自身成为“阴谋论”的一员。

笔者相信,在众多网友中,认为自己是热心肠,希望早日侦破案件而“理性怀疑”者居多。但是,如同不能想当然地为事件定性一般,网友更不能仅凭“自认为”,就合理化阴谋论的动机。所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前提下,不能只凭网络上发布的零星信息,就随便对其中的人和事评头论足,更不能凭臆想和情绪,随意脑补,带着主观意愿去评价他人。倘若人人都是不知全貌便随意猜测的“审判官”,那么真实又被置于何处?

现如今,一条评论、一次发声、一场讨论,就能在当下的网络社会中编织一张巨大的网。对于不法分子来说,这是一张使人无处遁形的天罗地网;但对于无辜的人,却可能成为一张布满荆棘和刀剑的攻击之网。手指敲击键盘不费吹灰之力,但对于被评论者来说,可能是字字诛心。

因此,这场以“热心”为名无端揣测他人行为的闹剧,是时候停止了。女孩父母回忆起的细节,本质同网友们提供的现场拍摄照片并无二般,目的都是为了给调查提供更多线索。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之前,他们首先是女孩的父母、亲人,应该没有人比他们更关心丢失女童的现况。未经证实的、带有攻击性的言论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还可能造成一个家庭的崩溃,甚至一个社会的混乱。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万万不可把一时的“热心”变成永久的“攻击”。事情的全貌究竟如何,需要让事实和真相来说话,别让舆论取代了法律和审判。

责任编辑:张迪

找回失踪被拐妇女儿童683名!公安部通报“夏季行动”成效 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苗木被车辆碾压,当地通报:2000余棵需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