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实不该出现在中学课堂

如此观念,跟女生心理健康实属南辕北辙。

“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实不该出现在中学课堂

“不少受害者是因为她们花枝招展、举止风骚而导致的。”这一说法,有没有让你大跌眼镜?没错,这是一中学有关性骚扰的讲座课件内容。

近日,广东肇庆市怀集县一中学2022年春学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课件内容,引发热议。据新京报报道,怀集县教育局对此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课件是去年4月怀集县一中开展的一场专题讲座所用,存在一些表述不当,引起网民误解。该局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女生不要在深夜出门、不要穿过于透明、裸露的衣服、不要举止轻浮”……近年来,此类言论屡屡招致批评,但仍被频频爆出。

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知道此类言论的悖谬所在。性骚扰产生的原因再简单不过,那就是有人实施了骚扰,而被骚扰者不过是受害者。类似“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的言论,仍不过是“受害者有罪论”。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置基本逻辑于不顾,而选择用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思维看问题呢?心理学上的“公正世界”理论,或可为此提供一个解释。

在“公正世界”理论中,我们需要相信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公正的,才能生活下去。但实际上,世界并不那么美好,每天都有坏事发生。当坏事发生在一个看起来和我们很像的人身上时,就会威胁到我们对“世界是公正的”信念。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也可能会像那个人一样成为受害者。而为了安慰自己,我们就会在心理上把自己与受害者分开,认为他们的不幸是由他们的错误导致的。

可以看到,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思维,不过是一种逃避真实问题的自我安慰。事实上,劝诫女生不要“举止风骚”“言行举止轻浮”,也不能真正消除性骚扰,真正要做的是从社会层面营造安全的、对女性友好的环境。

此次事件里,更吊诡的是,这一“性骚扰是因女生花枝招展、举止风骚而导致的”内容,竟然还出现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

殊不知,此类“受害者有罪论”思维的后果之一,便是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使其在遭受侵害后,依然陷入“都是我不对”的自我怀疑、否定和羞耻中,为其带来难以启齿的痛苦。

现实里,在性侵害和性骚扰案件发生后,因不堪忍受自责和舆论压力而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案例不在少数。该校在课堂上传播如此观念,可以说是跟女生心理健康南辕北辙,类似“风骚”等字眼也可称粗鄙,实在不该出现在中学课堂上。

要知道,学校是学生增进知识、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公然传播此类偏离事实真相、有悖大众认知的观念,更会加剧其恶劣影响,尤需警惕。

责任编辑:薄晓舟

美国要促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中沙关系成谈判筹码? 常州一医生被查 知情人:已被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