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液化石油气事故频发调查:占用户燃气事故七成,私拉乱接、使用不当是主因

↑甘肃液化气爆炸事故事发现场

↑甘肃液化气爆炸事故事发现场

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26日上午,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解放路一家餐饮店发生液化气爆炸事故,初步了解,事故已导致2人受伤。而在此之前,今年多地发生液化气事故。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冰此前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预防燃气事故,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更严格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落实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的责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群众提高安全用气意识,杜绝不规范用气。专家表示,选用长寿命燃气连接管,安装熄火保护灶具和过压过流自动切断阀等质量安全产品,“像重视食品保质期一样,重视灶具和软管的有效期”,可有效预防户内燃气事故。

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高发

私拉乱接、使用不当是主因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以下简称《2023第一季度燃气事故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收集到的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不含港澳台) 143起燃气事故中,液化石油气事故有78起。

这78起液化石油气事故中,居民用户事故58起,工商用户事故20起(其中餐饮用户事故16起,6人受伤)。报告提到,液化石油气事故数量及死伤人数均呈现下降态势,调压器连接不当引发的燃气泄漏、火灾、爆燃事故同比2021年一季度,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

《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年·全年综述)》2022年收集媒体报道燃气事故数量802起,其中液化石油气事故450起,事故数量总占比56.1%;死亡45人、受伤294人,死亡人数总占比68.2%,受伤人数总占比60.4%。在580起用户端(包括工商和居民))事故中,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用户事故占77%。

在155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分析样本中,软管问题(含老化破损、脱落、动物咬噬)占比最高,占比为36.7%;中毒事故占比为17.4%;干烧引发火灾造成事故占比为13.5%。

王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液化石油气的民用户事故率,每年占城镇燃气用户事故的近80%。虽然我国液化石油气的用户数量是不断下降的,但事故数量一直高居不下。

王冰介绍,液化石油气户内事故频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液化石油气的气质特征。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石油化工余留或油田伴生,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目前多数灌装液化石油气臭味较小。因此,有时泄漏量已接近爆炸的临界值,人们都难以察觉。

另一方面,液化石油气的使用者,有很多都是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和小餐饮从业者,安全用气意识较低。一些液化石油气配送公司,把液化石油气钢瓶送到用户家后,就让用户自己安装,也没有安全用气检查,不能及时发现用户灶具、热水器、胶管的隐患。若用户的安全能力不足,就容易酿成事故。

王冰在此前的调查中注意到,燃气软管私搭乱接,已成为小餐饮企业常见的燃气燃爆隐患。例如,部分地区的人们烹饪时,习惯用大火“爆炒”。当地商户为了让做菜时火更大,改装了天然气灶具的连接软管,连通搭接上液化石油气罐。爆炒时,厨师关闭天然气阀门,用液化石油气供气,以增强火力。如果需要切换温和一些的火力,就关闭液化石油气的阀门,用天然气供气。

这样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王冰指出,使用两种不同气源供气是严重违规行为,若切换气源时操作不当,导致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两种气源混合在一起,容易酿成大祸。

此外,液化石油气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可能会超过天然气灶的承受范围,损伤灶具。

液化石油气罐,要求在低于35℃的环境中使用,若厨房温度过高,或高温天气导致环境温度超过35℃,液化石油气瓶内压力增大,也有可能会导致不合格气罐发生物理性爆炸。

王冰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小商户安装燃气报警器联动切断装置的数量并不高。对此,王冰和马长城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6条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也就是说,餐饮企业不安装燃气报警器,是违法行为。

王冰还注意到,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许多小餐馆在夜间会把灶具或石油液化气罐拉到户外。为此,只能使用超长的普通胶管。商户自己随意地拔、插管子,可能会导致错接或连接不紧密。再加上软管可能存在过期、老化、鼠咬等问题,泄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一些商户的灶具不仅没有熄火保护功能,甚至没有点火器。使用时直接用打火机点火,风险很大。

另有部分移动摊贩,会在三轮车上挂一个液化气罐。这样的组装模式也有很大的泄漏风险。若小泄漏发生在户外,燃气容易散去,危险不明显。但如果摊贩下班后把泄漏的石油液化气罐搬至密闭的屋内,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图据图虫创意

↑图据图虫创意

部分商户因成本等原因选择液化石油气

专家:规范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安全性没较大差异

去年夏天,红星新闻记者走访多家街边小餐饮企业时注意到,许多店家仍然使用液化石油气罐。不少店主表示,用天然气需要一笔较高的安装费,算下来成本高,认为“不划算”。一名面馆的老板表示,他曾经考虑过安装天然气,但在了解过天然气费用后,打了“退堂鼓”,选择继续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

面馆老板告诉记者,店里一个月大概要用10罐左右液化石油气,每月花费在这上面的费用约为1500元。换算成天然气,约为240立方,按照国内某一线城市现行非民用天然气价格计算,价格约为900元。虽然天然气的使用成本低于液化石油气罐,但由于开店时“手头比较紧张”,而且不知道店铺盈利情况如何,面对较高的天然气安装费,还是选择使用液化石油气罐。

另有一些商户表示,由于其店铺周围并无天然气管网覆盖,所以只能选择用液化石油气罐。

一家已经安装了天然气的餐馆老板告诉记者,天然气的安装费的确较高。该店铺面积约为60平米,安装天然气就花费了约4万元。另一家面积稍大的店铺老板表示,店里的天然气安装于4年前,前后安装费花费了近5万元。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就小商户开通天然气收费标准等问题咨询了某燃气集团公司。该公司市场开发部人员表示,燃气公司仅仅收取施工工程费,并没有开户费用,商户新开天然气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价格,需要商户在网络平台申请后,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探,确定具体设计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量来进行具体定价。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走访的每家商户,都安装了可燃气体报警器。上述面馆老板告诉记者,报警器是有关部门强制安装的,有工作人员会定期前来检查。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告诉记者,尽管近几年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事故数量要远高于天然气事故,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属于国家大力提倡的清洁能源,二者的安全性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只要按照技术标准规范使用,都不会有较大的风险。因此,解决问题的重点,还是需要做到用气的“规范”。

↑甘肃液化气爆炸事故事发现场。视频截图

↑甘肃液化气爆炸事故事发现场。视频截图

如何减少事故发生?

规范用气是事故预防关键

使用本安燃气产品,可降低事故率

王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户外的管道燃气事故,需要靠政府加强立法保护,燃气公司采取新技术加强防范。户内燃气事故,需要老百姓自己提升安全素质,安装户内本安装置,规范用气来防范。

王冰建议,燃气用户应按照新规范要求更换使用长效胶管,例如使用铠装胶管或不锈钢波纹管。这两种管道寿命更长,且能有效防止老鼠的啃咬和磨损。

王冰告诉记者,除了燃气软管,灶具也有保质期。普通家用灶具的寿命通常不会超过8年。因此,家用灶具最好8年一换。王冰表示,理想的状况是,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识,最好能做到“像重视食品保质期一样,重视燃烧器具的有效期”。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可以自动阻断漏气的装置。

如今,市面上正规销售的都是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带有这种功能的灶具,如果锅里的食物溢出来扑灭了火,或是大风吹灭了火,灶具就会自动断气,防止火灭后继续漏气。王冰认为,这种灶具十分有利于防范漏气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可选择安装自闭阀和安全阀。燃气自闭阀类似于保险丝,一旦燃气流量超大,或是压力出现波动,就会自动切断供气。也就是说,如果胶管破损、脱落,或是出现稍大的泄漏,自闭阀就会关闭、断气。

燃气安全阀,就是开灶的时候,安全阀会自动打开。关灶的情况下,安全阀就自动关闭。如果用燃气系统发生泄漏,阀门自动识别出来,也会保持关闭状态。

像铠装胶管、不锈钢波纹管和燃气自闭阀这样,能够在本质上保证用户安全的产品,简称本安产品。王冰告诉记者,河北农村煤改气过程中,大面积推广本安产品后,事故率远远低于城市用户事故率,效果很明显。

王冰表示,还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厨房的窗户永远打开一条缝,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少量泄漏的燃气达到爆炸值。

马长城则向记者强调,目前事故暴露出来的,还是整改和治理的问题。隐患的治理和整改,以及政策的落地和实行,都需要投入时间去逐步完善。

马长城认为,燃气企业应该为燃气的规范使用负责和买单。近年来,燃气企业对液化石油气的管理不是特别规范,有一些违规操作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目前燃气企业的主体责任难以落地、难以落实,还存在安检力度不够,督促改正不及时以及安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燃气企业需要达成行业内的共识,重视安全意识问题,共同推动燃气事故‘零死亡’这个目标的实现。”马长城说。

责任编辑:祝加贝

四川汶川县两地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官方通报:7人失联 正全力搜救中 罗永浩团队回应“6亿债务还完”:消息系误传,还在努力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