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人与人之间不应“疑罪从有”

近日,广州地铁上一女子怀疑同车厢大叔偷拍,曝光对方后事件反转,引发舆论关注。今日,杭州又一起类似乌龙事件再次引发热议。据大河报消息,杭州师范大学一女大学生怀疑同校男研究生尾随偷拍,男生自证清白后,女生解释自己认错人了,男子暴怒连吼表达不满。对此,学校保卫处回应,两人系误会,双方已经和解。

面对拍摄或者偷拍,被拍者都要主动出击拒绝骚扰。因为只要未经被拍者允许都是侵权。每个人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也不能因此急着给别人扣帽子、以泼脏水的方式占领道德制高点。两起事件中,当事人都有权询问对方是否有拍摄自己,但在网上散播“小作文”,或者当场以过激词语诬蔑羞辱对方,实属不妥。

当人们以伸张正义之名,断章取义地去制裁他人时,舆论和事态的走向,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把控的。电影《让子弹飞》中,六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赖账,刨腹给大家看自己到底吃了几碗粉。虽真相大白,但生命已逝,众人作鸟兽散,仿佛一场闹剧。

现实中,哪怕辟谣成功,但对被扣帽子者的伤害和影响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消除。这也是为什么,被怀疑偷拍的大叔和男研究生会如此暴怒,誓要讨个说法。如果人人都习惯事先给别人扣上帽子、造成他人“社会性死亡”,再追寻真相,那么没人可以在这场剖腹自证的转盘游戏下幸存。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宽容和信任,少一些“疑罪从有”的戾气,更不能在网上制造群体与群体间的对立。如果人人的心里都筑起一道墙,躲在墙内侧耳质疑,那么越不信越伤害,越伤害越不信。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冲击原有的信任模式,另一方面培养个人学会信任,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信什么,该怎么信?这不应该是问题,因为相信本身不用怀疑。无论怀疑是多么的诱人,谁也不能放弃相信带来的安全感。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一个社会的流畅运转依赖于此,法律和规则才是信任的参照。在现代生活中的每个细枝末节,公民受法律约束,同时,他们也应善用它来约束别人。信任的培养与实现,需要事无巨细的条目提供保障,而不是一场场转移了注意力的无休止网暴。

信任危机,来源于规避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人与人之间不应“疑罪从有”,随便扣上帽子、审判别人。但同时也需正视事件背后值得被关注和探讨的议题,即大众面对偷拍缺乏安全感。违法成本的低下,逼着所有人自成寻找证据的专家或当场发飙的网暴他人者。

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除“疑罪从有”的偏见,还需法律对“偷拍出重拳”。同时,通过媒体宣传,不断提高全民反偷拍意识和素养,才能打破猜疑的心墙,筑起沟通的桥梁。无论如何,网络不能成为个人随意泄私愤的地方,也不是“喊打喊杀”的工具。大家在捍卫“说话权利”的同时更要学会“好好说话”。懂法守法、心有敬畏,彼此信任,所有事情都回归法律与规则的框架内,才能还网络环境更多清朗,避免“疑罪从有”的悲剧。

上游新闻评论员康磊

责任编辑:张迪

陕西一文旅局局长妻子被指长期吃空饷 涉事单位回应 河南一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出狱后再作案:酒后暴力砸门砸车被拘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