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平均2.5辆电动车一个充电桩,车主为何还焦虑?

每年的节假日期间,除了各地人潮汹涌频繁登上新闻头条之外,近年来,又多增加了一个新闻点:电动车在路上的种种困境。

春节假期,电动车在路上充电难、到寒冷地区电量掉一半等话题频繁刷屏。“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充了14次电”“自驾电动车回家过年:不敢开空调,充电就像‘开盲盒’”等类似文章刷屏,又一次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电动车长途电量焦虑的同时,也受到不少吐槽:明知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寒冷地区,为什么还要驾驶电动车长途出行?

对此,有上述遭遇的车主们只能苦笑一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规模普及,近年来每逢节假日,这类新闻都频繁出现。由于节假日高速路车流激增,部分服务区出现新能源车充电排队现象,动辄数小时的排队时间在所难免。甚至有新能源车车主经历了往返充电13次、排队3小时等桩、排队期间电量耗光、电动车半路“趴窝”等窘况。

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种情况对于不同地区的新能源车主而言,悲欢并不相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不同地区的新能源车数量、充电桩数量、实际使用情况都大相径庭的背景下,相当真实。

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的是,在国家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充电桩数量正在迎来大幅增长。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而在五年前,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仅有44万台。

但充电桩的建设布局速度远远追不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170万辆增长到1310万辆。尽管车桩比从3.9:1降至2.5:1,但充电焦虑却仿佛并没有得到相应缓解。

充电难题,究竟何时能解决?新能源车主,什么时候充电能像加油一样方便?

这样的困境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令人困惑。甚至于催生出的笑话都成了经典:在未来新能源车全面取代燃油车后,等待充电百无聊赖的孩子会发出灵魂一问:有没有一种液体,可以在三五分钟充满,让汽车能持续跑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发展痛点

如果不是公开数据,新能源车主们很难意识到,国内的充电设施数量已经达到520万台。公安部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辆。2.5:1的车桩比意味着,目前国内平均每2.5辆新能源汽车拥有一个充电桩,车主们何以仍旧焦虑至此?

梁昌新表示,“目前仍存在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居民小区建桩难充电难、充电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部分社区受限于场地、配电网容量等因素,随车配备私桩安装困难。而《2021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中国充电联盟)中提到,用户在公共区域倾向于选择快充,用户选择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不匹配的状态。

除此之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充电桩布局整体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私家车主以私人充电桩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充电桩使用频度相对较低,但高峰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又存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仅3819个建成了充电站,平均每站4.36个充电桩。2022年国庆期间乘用车充电车辆增长幅度达到 69%,其中私家车增幅为66%。高峰期间充电难的问题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增加而愈发显著,甚至出现了排队到汽车电量耗光等问题。

与此同时,充电桩设施维护不到位问题也不容忽视。所谓“充电就像开盲盒”,指的正是这种情况: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些充电桩因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早已成为故障桩。还有不少城市中,部分充电桩无电源接入,有些甚至出现问题联系不到服务商。而车主们在急于充电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桩却无法正常使用时,焦虑心情不言而喻。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持续优化充电网络规划布局,着力破解充电难题。”梁昌新表示。

据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651万辆,预计桩车比降至2.2:1,2025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660万台,充电桩缺口将达到1398万台。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想要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首先要跟上。尤其是在补能领域,车企和消费者都有着很大需求,只有充电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形成相互促发展的模式,新能源汽车才有进一步放大的可能。”

政策推动

车主们的焦虑往往集中于极端情况和特殊日期,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充电设施的不足也确实不容忽略。路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导致这一情况仍在加剧,但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双重叠加利好下,充电桩行业也正在迎来高速发展。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2022年12月,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推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1月6日商务部发文继续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建设。1月18日,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等。

根据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东莞证券指出,从政策驱动上看,2022年国家定调“稳增长”,充电桩、换电站的投资建设作为“新基建”系列,成为2022年基建促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获得政策支持适度超前发展,充电桩产业链有望迎来风口。

中国南方电网2022年8月曾透露,“十四五”期间将投资逾百亿元,加快乡镇充电桩全覆盖。其中,广东将于2022年9月底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广西、海南2022年底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云南、贵州预计年底实现70%覆盖。

据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财报,2022年特来电充电桩保有量36.3万台,反超星星充电成为公共桩市占率最高的品牌。

另据中国充电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前十名分别为:特来电运营33.5万台、星星充电运营33.4万台、云快充运营24.4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小桔充电运营9.1万台、蔚景云运营6.9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6.5万台、南方电网运营6.1万台、万城万充运营4.7万台、汇充电运营4.4万台。这10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5.9%。

东莞证券认为,充电桩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预计2021-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4%。据估算,2023-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达1347亿元、1482亿元、2045亿元。

友联互通‍‍‍‍

中泰证券的研报显示,目前国内充电桩运营主体主要有三大类——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以及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专业化运营商是目前充电桩主流运营模式,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四家头部运营商和平台,约占据六成市场份额。

车企方面,除了最早就开始大力自建充电桩的特斯拉外,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极氪、上汽通用五菱等,都在积极布局公共充电桩并面向全社会开放。‍‍‍‍‍

蔚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蔚来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建成充电桩13629根,已成为中国市场建设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之一。今年春节期间,蔚来充电桩充电服务订单超90万次,其中76%电量服务于非蔚来品牌。在这些非蔚来品牌中,比亚迪占17.6%,特斯拉占15.8%,小鹏占4.10%。

到2022年末,上汽通用五菱在全国各地建设了5190个充电桩,2022年末比2021年末增加1085个,除五菱自建充电桩外,五菱充电运营平台已与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量排名第一的特来电充电桩互通,目前接入全国充电站6425个,接入充电桩数8万多个。

在这些车企看来,品牌应该扮演一个服务商,而非单纯的产品提供者。车企的核心价值不只在于把车卖好,还在于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用车体验。对于新能源品牌而言,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补能服务、尽量消弭用户充电焦虑,也是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

对此,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近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公开呼吁:“做电动车的品牌一定要做充电设施,并尽可能向公众开放。”

在秦力洪看来,电动汽车的设施还在发展早期,要考虑到车主的出行是完整链条。另外,如果互相不开放,最后受损失的就是用户,所以电动汽车充电问题除了是生意也是一份公心。‍‍

近日,美国白宫公布的一项新计划称,特斯拉计划到2024年末,总共向“非特斯拉车主”开放3500个沿公路新建或现有的快充式“超级充电桩”,另外在酒店、餐厅等场所开放4000个慢充式“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随后发文确认:“部分特定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不久将向所有电动车开放。”‍

通过开放充电网络,特斯拉可以扩充融资渠道、增加收入,但也可能“侵蚀”这一品牌的独特性,增加管理整个充电网络的难度。而这,也正是蔚来等企业同样面对的问题。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天总会到来,因为车企需要扩大受用覆盖面来维持运营。

责任编辑:薄晓舟

“捡2万现金报警后疑似被开除”保洁员发声:开除属实,曝光后酒店让我回去上班 北控男篮本赛季首个主场比赛将举行,医护人员可免费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