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导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整了传染源管理方式和检测策略,优化了重点环节防控,并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紧急防控措施。《方案》要求,要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压实“四方责任”,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控方案》第十版是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首个新冠感染诊疗方案,对于转型后的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治疗,具有指标性的引领意义。该方案一经发布,就备受社会关注。由于此次防疫政策调整幅度很大,诊疗方案相应作出大幅修订,符合预期。更新的内容很多,也出现了一些新提法,但概括而言,此次修订,意在让“新冠病毒感染”从名到实回归本位。
疾病名称的调整,顺应了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疫情的演变趋势。新冠病毒原始株的毒力强,极易发展成肺炎,当初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命名,很契合实际。但后来,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将疾病名称改为“新冠病毒感染”更为贴切,也利于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让“新冠病毒感染”回归本位,更需落实在防治行动上。过去“乙类甲管”,防感染是重点,现在恢复“乙类乙管”,则更加注重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是重点。《防控方案》第十版的一大变化是,在报告时限、传染源管控等方面均有所“放松”,就须用其他方面的“趋紧”,来加以对冲或弥补。要知道,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只是管理的等级和方式,而不是松松气、歇歇脚,不让群众有突然“放手不管”的感受,而是要让群众在管控方面感受到更多便捷,但在治疗与康复方面,能够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感到更安心。
淡化新冠病毒感染在民众心里业已形成的“特殊身份”,使之回归到非特殊化的“疾病大家庭”,是《防控方案》第十版的一大特点。该方案中有一个全新的提法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新冠病毒感染和心肺方面的基础性疾病,谁轻谁重、谁主谁次,一直是争议性较大的一个话题。其实,新冠病毒感染没有过去通常认为的那么特殊,只有恢复其与流行性感冒等乙类传染病相似的普通身份,在患者出现共患疾病时,与其他疾病通盘考虑、共同治疗,人类才能真正学会与之共存。
新冠病毒感染于1月8日正式回归“乙类乙管”,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新版诊疗方案的出台,则为接下来的预防与治疗明确了路径。这两项举措结合在一起,让“新冠病毒感染”从名到实回归本位,也将给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变化。不害怕改变,而是主动适应新形势,并严格按照“乙类乙管”的要求和防控方案第十版的指引行事,我们迈向疫情防控胜利终点的步伐,才会变得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