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州疫情将至流行尾期,“制衣村”展望春节后复苏

度过了新冠疫情高峰,广州昔日的人气、活力也正在恢复。

来自广州市卫健委的消息显示,在经历一周多的高位平台期后,2022年12月23日以来,广州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开始从高位回落,单日就诊量从高峰期的五六万人次下降至1.9万人次。据研判,广州市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经达峰,预计在2023年春节前将进入流行尾期。

广州11区近日官宣2023年迎春花市安排。这是时隔三年,广州传统花市正式回归。自2023年1月8日起,乘坐广州地铁、有轨电车、公交等均无需测量体温。

作为广州市的纺织、制衣产业重地,广州海珠区的康鹭片区此前因城中村病例众多、防控难度大,备受外界关注。自2022年12月上旬开始,该片区陆续“解封”。“解封”近一个月,该片区生活、商业秩序恢复情况如何?

海珠区康乐村。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绪厚摄

海珠区康乐村。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绪厚摄

2023年1月5日-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访发现,目前,多数康鹭片区的商户已正常营业,但由于此前部分务工人员提前返乡,又临近春节,街上行人较以往略少。众多商户表示,复市近一个月以来,人们陆续“阳”了,很多人没有出门,部分商户的经营状态还不太理想。

“明年(指春节后)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好。”从事制衣行业10多年的李鸿松表示,正常情况下,制衣行业年底不仅要生产冬装,还要提前备春季服装的货。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底都没怎么备货,因此春节后这方面的订单需求应该非常大。另一方面,随着国门打开,出入境不再需要隔离,大量海外订单也会涌入。

广州封控最久的片区

今年59岁的张秋芳(化名)是广东惠州人,上世纪80年代就来广州打拼。她先是在酒楼做服务员,后到海珠区康乐村,进入制衣行业。

康乐村有大量握手楼,这里是张秋芳的“第二故乡”,她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年轻时,她和丈夫在制衣厂做工;年纪大了后,不再适合进厂,她就在城中村内租下小门面,靠自己多年练就的缝纫手艺谋生,做城中村居民的“熟客生意”。同时,她还兼职做房屋租赁的中介,向城中村的租客们推荐房源,赚取微薄的佣金。张秋芳说,自己的收入不高,就赚点生活费,有时一月三四千元都挣不到。

广州疫情将至流行尾期,“制衣村”展望春节后复苏

2023年1月5日晚,张秋芳(化名)在自己小店内做缝纫工作。她说,由于大量人提前返乡,“解封”这一个月,她没什么生意。

张秋芳长年居住的握手楼,位于海珠区凤阳街道康鹭片区内。这里,背靠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面辅料市场“中大纺织商圈”,自建房林立。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零散摊位构成的中大布匹市场逐步形成。2000年后,在政府的整治改造下,部分商户搬入村民自建的临时建筑,部分制衣厂搬入临近的城中村,形成了以制衣为主要产业的康鹭片区。康鹭片区包括康乐村、鹭江村两个城中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辖内有制衣厂、仓储企业5200多家,聚集了超过30万制衣行业从业者,95%以上是外来人口,大部分人来自湖北。由于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湖北人,坊间称这一带是“湖北村”。

一轮疫情,让康鹭片区备受外界关注。2022年10月下旬开始,新冠疫情在康乐村、鹭江村等多个城中村快速蔓延,康鹭片区成为了疫情的“震中”。

多位在康鹭片区生活、工作的居民告诉澎湃新闻,自2022年10月23日开始,康鹭片区就开始了封控,要求大家“闭门不出”。2022年12月1日,广州率先宣布“解封”,而康鹭片区当时由于仍是高风险地区,并未解封。2022年12月上旬开始,康鹭片区陆续解封,不再有疫情管控措施。

2022年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出炉。当天下午,广州照例举行每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广州除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居家隔离;将落实分级诊疗模式,畅通转诊渠道等。在这场发布会的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此轮疫情的疫情防控主题新闻发布会将告一段落。从明天开始,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将转向社会经济生活常态化发布会。”

2022年12月11日晚,海珠区发布消息称,将凤阳街道等五条街道的部分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控措施。这意味着康鹭片区全域为低风险,已经全部“解封”。

作为此轮广州疫情的“震中”,康鹭片区是广州封控时间最久的地区。张秋芳说,她一共被封了40多天。在封控期间,每两三天能领到一次生活物资,基本生活有保障。

康鹭片区的城中村曾因病例多、防疫难度大等备受外界关注。

康鹭片区的城中村曾因病例多、防疫难度大等备受外界关注。

返乡20多天后又赶回复工

“80后”李鸿松在康乐村的自建房开了一家绣花厂,200平方米的厂房每月租金3万元,有10多个工人。李鸿松介绍说,他的父母过去是做制衣的,在父母的引导下,他进入该行业,已经在康乐村做了10多年。

如今,李鸿松的父母、妻儿都在湖北荆州老家生活,他独自一人坚守在康乐村。他离不开的原因是,该片区服装产业集聚,“离开可能就意味着没有订单”。

2022年12月18日,当得知可以开工后,已经返乡的李鸿松决定返回广州复工。此时,他已经在老家玩了20多天。

和李鸿松一样,康鹭片区的众多外地人员在封控期间提前离开了广州,返回了家乡。

澎湃新闻注意到,为了有效解决辖区的消防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疫情消杀等问题,2022年11月13日,海珠区凤阳街凤和经联社发布告知书:对康鹭片区开展一个月的综合治理,请全体居民暂时返乡或投靠亲友。2022年11月24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制定疫情疏解工作,对于集中健康监测的市民群众,连续3天核酸阴性,将根据大家需求,及时主动与目的地疾控部门对接,全程为自愿返乡市民群众提供购票乘车等保障工作。

2023年1月5日-6日,澎湃新闻走访康鹭片区发现,该片区的多数门店均正常开门营业,但生意较为冷清。城中村内,也不复往日的热闹,不少房屋闲置。多位生活在该片区的居民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提前返乡了,基本都没回来;留下来的发现没什么生意,且临近春节,于是不少商家选择提前关门停业。

返乡后再次返回广州,李鸿松是为数不多的“逆行者”。他的考虑很简单,“挣点房租钱”。“现在有工人,但没订单。正常情况,这几个月至少要赚十几万元,现在是亏损状态。”李鸿松说,对于他们这一行来说,每年10月-12月是旺季,这几个月的营业额要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最近几个月,先是受疫情影响,封控了无法开工,之后虽复工,但市场恢复需要缓冲期,基本没生意,给他们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广州疫情将至流行尾期,“制衣村”展望春节后复苏

李鸿松(图左)在康乐村开了一家绣花厂。他说,复工近一个月,没什么订单,只能挣点房租钱。他对春节后的形势持乐观态度。

李鸿松所租的厂房,其产权属于当地社区。他了解到,当地有些社区已经决定,给租户减免一个月的房租。李鸿松希望,能给租户减免两个月的房租,“封控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多月,但不是一复工就有生意,很多同行都遇到了困难。”

复市后,大家陆续“阳了”

康鹭片区因纺织、制衣产业而繁荣、热闹。

公开报道显示,位于海珠区中山大学南面的中大纺织商圈,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商圈内有广州国际轻纺城、珠江国际轻纺城、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广州红棉中大门等59家大小面辅料专业市场,涵盖现代展贸式商铺、写字楼、公寓、酒店、会议展览中心等商业配套。据统计,有商铺约2.3万间,经营商户、企业近1.6万户,直接从业10万人,关联从业超200万人,经营品类超10万种。近年,这里还吸引大量的服装设计、面料研发、展示发布等纺织服装时尚核心产业及延伸配套产业在周边聚集。

2022年12月12日,已停业一个多月的中大纺织商圈正式复市。据广州日报此前报道,记者走访了该商圈内最大的广州国际轻纺城等专业市场,首日总体复市率大约在六成,首层的商户复市率达八成以上。

广州国际轻纺城是中大纺织商圈人气最旺的专业市场,以面料交易为主。2023年1月6日,澎湃新闻走访广州国际轻纺城发现,除了少部分商铺关门停业,多数商铺处于营业状态。

广州国际轻纺城内,多数商铺正常营业。

广州国际轻纺城内,多数商铺正常营业。

多位商铺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的商铺主要以线下交易为主,因此受疫情影响大。每年的10月、11月,是行业旺季,但2022年这两月,因疫情需封控,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复市近一个月以来,由于市场尚未恢复,人气不足,绝大多数商铺的营业状态都不太好。一位商铺工作人员透露,复市以来,其营业收入不足正常月份的两三成。

2023年1月6日,广州国际轻纺城附近部分商铺处于关门状态。

2023年1月6日,广州国际轻纺城附近部分商铺处于关门状态。

据多位商铺工作人员介绍,复市后人气不旺的原因有很多,如很多人选择了提前返乡,“解封”后没有回来;“解封”后,很多人陆续“阳”了,“阳”了的人需要在家休息,没“阳”的人也不出门,大家都不怎么出门了;由于该片区封控时间较长,相关订单有向周边地区转移,市场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复市后,生意不太好,又临近春节,于是很多商户选择提前停业回家。

“1月8日开始,这里的商铺会陆续关门,大家都打算回老家过年了,这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一位商铺工作人员说。

“90后”林鹏(化名)在广州国际轻纺城一家商铺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复市后两三天,身边在市场上班的人基本都阳了。

发烧、咳嗽、呼吸不畅……在家躺了一周后,林鹏基本康复,继续上班。林鹏说,感染后,他也买不到药,最后是从老家汕头买了一点感冒药,才解了燃眉之急。

复工五六天后,李鸿松也阳了,其主要症状是腰疼。当时,他发现附近的药店都断货了,靠家里剩的感冒药挺了过来。李鸿松表示,元旦节前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感冒药出售了。

据澎湃新闻走访了解,由于康鹭片区的人口多是商户、外地务工人员等,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因此在“解封”后,大家虽陆续感染新冠,经历疫情高峰时,整体上比较淡定,没有太多焦虑情绪。

对明年形势保持乐观

经历了此轮疫情,康鹭片区城中村管理难、产业低端等问题引起外界关注。网络出现一种声音称,应加速对康鹭片区进行拆迁改造,并提升该片区的产业结构。这种声音在康鹭片区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在该片区居住、工作的人担心,是不是真的即将面临拆迁改造。

康鹭片区内的城中村,居住着众多制衣从业人员。

康鹭片区内的城中村,居住着众多制衣从业人员。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中大纺织商圈是否需产业转移的争论一直存在。

一方面,广州有意识将服装产业转移至清远。如2022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和清远市有关部门签订了《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合作框架协议书》;12月3日,“广州市海珠区-清远市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明确将中大纺织服装商圈加工生产制造业向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转移;12月1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推介会在清远举行。

另一方面,广州也在强调,要继续擦亮中大纺织商圈这块金字招牌。根据广州市商务局制定的《打造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中大纺织商圈被列为广州打造时尚之都重点项目之首。2020年,海珠区发布《中大纺织商圈助力时尚之都锦绣十条》,提出将中大布匹商圈打造成为融合纺织时尚发布中心、纺织产业标准中心、纺织产业数据中心、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于一体的国际时尚中心。康乐村和鹭江村则被定位为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成果输出与配套服务区,将打造成为集科创+时尚+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国际品质,具有活力的创新枢纽。

2019年,有报道称,广州市将引导中大布匹市场向广东清远市疏解。后面,广州商务局相关人士又表示,中大布匹市场确定不搬。2021年,康乐、鹭江两村出现在广州更新改造项目当中。同年3月30日,康乐村首期安置地块正式动工。

李鸿松表示,不仅是康鹭片区,海珠区很多地区,纺织、制衣都是其重要产业,这个产业给海珠带来了人气,也为海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纺织、制衣产业,是否有成熟的市场配套极其重要,想产业转移甚至是整体搬迁,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

澎湃新闻走访发现,虽遭遇长时间的疫情封控,复市近一个月人气不足,营业状况也不乐观,但康鹭片区的商户们仍普遍期待来年。他们表示,市场恢复情况如何,要看春节后的情况。

康鹭片区的商户们表示,由于生意不好,很多商户都选择提前关门,回老家过春节,大家都在观望春节后的恢复情况。

康鹭片区的商户们表示,由于生意不好,很多商户都选择提前关门,回老家过春节,大家都在观望春节后的恢复情况。

采访中,多位商户对明年的形势持乐观态度。一位商户向澎湃新闻表示,春节后,基本不用再担心疫情,“大家对明年(指春节后)是有信心的”。

“明年(指春节后)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好。大家普遍都看好。”李鸿松表示,正常情况下,制衣行业年底不仅要生产冬装,还要提前备春季服装的货。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底都没怎么备货,因此春节后这方面的订单需求应该非常大。另一方面,随着国门打开,出入境不再需要隔离,大量海外订单也会涌入。李鸿松计划,正月十二,他就回广州开工。

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广州地铁线网客流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目前线网总客运量单日维持在600多万人次,已逐步逼近2021年的日均客运量。元旦前夕,广州还推出“广州时尚消费节”“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等活动,为市民回归线下消费按下“快进键”。同时,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整合1700多家文旅企业资源,面向全社会陆续发放三轮共计2000万元消费券。

相关阅读:
1月8日起,深铁、港铁扫码乘车互联互认 南昌发生17死22伤重大交通事故 原因正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