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评论丨中国足协对6人终身禁赛,不能让操控之手扭曲青少年对足球的初心

眼下,中国足球应该追求的不是什么出色的国际比赛成绩,而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夯实基础

中国足协开出重磅罚单,对6人终身禁赛,对广州市足球协会予以临时暂停中国足球协会会员资格2年的处罚。经广东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16名党员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事情的缘由是今年8月7日,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足球项目男子乙A组决赛中,广州市足球代表队5:3战胜清远市足球代表队获得冠军,该场比赛过程受到舆论广泛质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评论丨中国足协对6人终身禁赛,不能让操控之手扭曲青少年对足球的初心

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此类事件,坚决抓好赛风赛纪管理工作,净化赛场风气,应该说这张罚单来得很及时,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青少年足球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如果连他们都从小开始“踢假球”,试问中国足球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是谁让足球场上的少年蒙羞,谁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只是,处罚并不意味着事件的风平浪静,更不意味着思考的结束。按理说,青少年的足球训练应该注重的是基本功的培养、对先进足球理念的理解,但有些地方的青训却误入歧途,走进了另一个极端——只关注青少年足球队的成绩,关注其能够给地方相关部门带来哪些政绩,至于青少年球员的成长,反倒被抛到了另一边。

广州市足协已经受到了严惩,但眼下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那些在赛场上的青少年球员,后来怎么样了?他们在足球事业上的未来之路,又该怎么走?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赛场上“踢假球”,若非大环境和风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他们又怎么会被迫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

更应该追问的是,当初如果这场比赛不是在网络上被相关人士曝光,进而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会不会就被悄无声息地掩盖过去?如果不是现在的一纸罚单,那些青少年球员是不是还在无奈地踢着身不由己的足球?如果我们将目光放远、放宽,整个中国足球的青训事业,是否也正需要一场彻底的“刮骨疗毒”,以正风气?

有人说,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没人愿意踢球”,尤其是没人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去踢球”。这样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不久之前,一支来自甘肃平凉的县级球队泾川文汇淘汰了北京国安,爆出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大冷门。尽管这支球队并非网络上流传的纯粹的“业余足球队”,但他们的组成和参赛,确实与草根足球爱好者对足球的热情有关。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国足球从来不缺少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是,这些来自民间的难能可贵的热情为何没能化为促进中国足球不断进步的动力?

如今中国足协开出的罚单正是对所有从业者的提醒和启示——如果中国足球的基础始终打不好,如果中国青少年参与足球事业的初心被扭曲了,那么中国足球就始终有误入歧途的危险,孩子们就始终看不到通向世界舞台的康庄大道。眼下,中国足球应该追求的不是什么出色的国际比赛成绩,而是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夯实基础,把希望留给那些对足球充满热情和憧憬的孩子们。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余晓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天津:明起暂停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及外埠、区域号牌小客车高峰限行措施 马化腾们“开炮”降本增效,大厂招聘意外回暖,应届生苦等数月终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