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史上最凶班主任”系假扮?短视频分类管理亟待加强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近日,湖南一男子以“高一年级班主任”身份在讲台上训话,因其凶恶的长相、严肃的语气引发关注,被不少网友戏称“史上最凶班主任”,“看了视频后会颤抖”。不过,经媒体核实,当地教师队伍中没有查到此人。最新消息是,该视频账号作者已将相关视频全部下架。

简单来说,所谓的“史上最凶班主任”,是作者或他人扮演的,并不是真的班主任。那么,究竟如视频发布者所称,扮演班主任是为了宣传反校园欺凌的“正能量”,还是如网友质疑的,是在损坏教师形象?关键就在于对这类视频的定性。

如果发布者直接标明这是扮演,那么视频并无什么问题;而不标明,让人误以为真,从而博眼球、获流量,则可能涉嫌违规。对此,短视频平台不妨对用户发布内容加以分类管理,要求标明短视频的具体类型、性质是创作还是纪实,是表演段子还是真实生活,以防止视频发布者混淆视听,进行恶意炒作。

就这则短视频而言,其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视频中的男子形象与教师形象大相径庭,这种人为制造出的虚假“新闻点”,很容易引发网络传播和舆论争议。如果标注是“表演”视频,恐怕就不会获得这么高的点击。

其实,不只是这位男子,近年来,不少短视频博主都以扮演教师“出道”,模仿教师上课的语言与表情。其中,有些表演视频与现实中的教师形象严重不符,如穿着打扮极为暴露,还有的对学生进行辱骂、嘲讽(如影视作品中的“恶师”),这些视频大多没有注明是表演。

这样的短视频,不仅会对教师职业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一旦引发争议,也会为求证短视频的真假而耗费公共资源。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的专项行动,明确将分类分级管理作为网络治理的重要思路。在账号管理问题上,要求严管“网红账号”,及时发现并从严处置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依法将经常性发布违规内容恶意博眼球的“网红账号”纳入平台黑名单。

落实分类管理规定,不但有利于发布者掌握发布规范,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避免被表演、娱乐、恶搞的段子视频误导。这一次,扮演教师的视频走红,且未标明是表演,或许说明有关平台还没有严格落实分类管理规定,是时候加快步伐了。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或涉100亿?张庭陶虹涉嫌网络传销案召开听证会,裕华市监局:依法定程序进行 成都警方通报男子涉嫌路边猥亵未成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