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琪鹏
直播带货宣称“T细胞”棉被能改善失眠;本以为优惠价购买的智能马桶实际上却被购物平台APP忽悠了。。。。。。好不容易跨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往往一不小心又跌入“数字陷阱”。
如今,诱骗老人的套路又有了新变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网络缺乏辨别能力,在网上肆意“收割”老年人;还有的不法分子打起“擦边球”,用“真货”坑得老人有苦说不出。而在被骗的老人中,空巢老人与独居者较多。
骗术
“T细胞”棉被改善失眠,“量子能量鞋”提高免疫力
随着老年人也逐渐用上了智能手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在网络上“涉世不深”的特点,一边拍“正能量”短视频博取老人信任,一边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带货,兜售各种打着“T细胞”“量子能量”等噱头的产品。虽然套路还是线下保健品骗局的套路,但一到了网上,看到“有图有真相”,却让老年人深信不疑,失去了抵抗力。
在这些主播的描述中,“T细胞”和“量子能量”都有着神奇的作用。用相关技术研发的产品也是相当的“接地气”。在某主播的直播间,一床棉被竟然也被打上了“T细胞”的标签。主播宣称,盖上这床棉被,可以改善人体酸性体质,改善失眠症状。为了证明棉被的确能改善酸碱度,主播将棉被的一角泡到茶水里,果然,茶水变得清澈透明。这款“神奇”的被子标价高达5980元。
但记者看到评论区有人吐槽“根本就没有用,晚上还是睡不着”,还有人在提醒“不要上当受骗,没有一点用处”。
推销量子能量鞋的主播更让人哭笑不得。和普通的鞋子不一样,量子能量鞋还配有遥控器,可以切换按摩的穴位和档位。主播宣称,量子能量鞋能够打通脚部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针对脚部酸胀肿痛有神奇功效。为了证明这种鞋的神奇之处,主播拿了一只电灯泡放入鞋中,灯泡居然亮了起来:“量子是人的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它是一种高科技……”
眼见为实,不少老人对这些深信不疑。可实际情况如何呢?有自媒体创作者专门购买了一双量子能量鞋进行测评,发现鞋子在连接上遥控器后,不管如何操作都没有反应。剪开鞋子一看,原来所谓的高科技只是鞋上多了一个纽扣。
这种看似荒诞的推销,为什么老年人却无法分辨呢?自媒体人员“铁柱”分析说,这些主播先是通过拍各种惩恶扬善的“正能量”视频博取老人信任,然后才开始“割韭菜”。他表示,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已经下沉到了老年市场。“很多老年人刷短视频、看直播的时间远远长于年轻人,老年人有大把空闲时间,平台对老年人也没有防沉迷系统。”
记者注意到,短视频平台已经衍生出一类专门面向老年人进行直播的群体。他们的许多话术“似曾相识”。这些主播在直播时,张口就是“叔叔阿姨”“老爸老妈”,看上去非常恭顺。而他们推销的产品,则满满都是套路。
“还是线下那帮人。”有网友评论。
“真”商品“假”优惠,老人吃了“哑巴亏”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套路让老人无法自拔。这类套路中,推销人员不再“制假售假”,他们卖的是“真货”,却让老人和家属十分窝火。
60多岁的王大爷前段时间买了一款智能马桶盖。“原价5999元,现在搞活动2980元,还送不粘锅和空气净化器。”王大爷把商品图片发给子女,却遭到子女的一顿数落。“这一看就是老款,哪儿值这个价啊,赶紧退吧!”
可是,商家已经派工人上门安装,根本没给老人退货的机会。原来,王大爷接到电话,说他常去的这家商场酬谢老客户,他被选为“幸运客户”,可以用优惠的价格购买智能马桶盖。王大爷将信将疑,商家当着他的面打开了一款购物平台APP,果然上面的价格是5999元。看到如此低廉的价格,王大爷顿时动了心。不料,这竟是一个“坑”。
“这个品牌的新款产品才卖2000多元,怎么老款却标价这么贵?”王大爷的子女在网上发现,这款外形、功能都十分老旧的智能马桶盖,线上商家标价都比较高。有两家店铺,标价竟分别高达15549元和11988元。
据王大爷说,参加商场酬宾活动的“幸运客户”基本都是老年人。这让王大爷的子女更加窝火,“看来这是线上线下商家打了个配合呀,以‘中奖’为名专门吸引老年人购买,老人花了高价,还以为得了优惠”。
偷换概念,保险产品说成储蓄理财
同样吃了哑巴亏的还有赵大爷。和王大爷不同,赵大爷是去银行存款时,把几十万元积蓄全部购买了保险产品。面对女儿的质疑,做了一辈子财务的赵大爷十分执拗:“这个是固定存款,利息更高!”
无奈之下,赵女士只好跟业务员打电话当面对质。这时,业务员才承认给老人办的是保险业务,而不是固定存款。原来,老人听信了业务员的“忽悠”,被对方一番偷换概念,老人把保险产品当成了储蓄理财。“虽然钱依然在老人的保险账户里,但取出来却不容易。3年要趸交30万,5年后才能动这个钱。”赵女士说,到现在,家里只要一提钱的事,就免不了一顿口舌。
“这种套路更隐蔽,也更可恶。”北京慈善协会老友帮专项基金主任陈亚辉表示,和常见的保健品骗局不同,这种套路属于“类诈骗”“准诈骗”,打法律的“擦边球”,虽然卖的是“真货”,却坑得老人有苦难言。
追问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年人
究竟什么类型的老年人容易被骗?在这个问题上,骗子其实对老人“一视同仁”。
陈亚辉介绍,一些文化水平不高、退休金较低的老人,遇到的骗局往往是一些消费欺诈,比如花了几千、几百块钱,买的却是几十块钱的东西;而一些层次高、收入高的“高净值”老人,往往容易陷入一些投资理财类的骗局。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赵越凡介绍,往往是高学历、社会地位高的老人,对自己有一种“自信”,特别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前段时间,北京就发生过某高校50多位退休教师因投资理财被骗的事件。
她表示,这种骗局都是承诺高收益,前几个月的收益到账都非常准时。而且,骗子往往会租高级写字楼办公,老人来了一看,也会觉得很放心。最关键的一点,骗子会迎合“高知”老人的虚荣心,给老人洗脑。比如在话术中,加一些“这个东西一般人理解不了,只有您才懂”这样的措辞,让“高知”老人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得到满足。
为什么被骗的总是老年人?一方面,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造成了认知能力的退化。最重要的一点,许多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没有可以商量的人,容易造成信息闭塞。陈亚辉表示,骗子往往就是利用“信息差”而得手。
而且,不少老年人拥有较强的购买力。“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好挣,其实老人的钱更好挣。因为只有骗老人的,没有骗女人和小孩的。”陈亚辉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北京一些高档小区,老年人每个月平均要在保健品上花6000元左右。
花这么多钱当“冤大头”,老人当然也会感到心疼。根据调查,在专坑老年人的旅游骗局中,有的老年人购买了各种产品后,在返程那一刻就已经后悔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遇到诈骗,是他们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儿。”
老年人不但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比较欠缺,而且还“好面子”。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处长尹政伟介绍,在协会接触的案例中,90%的老人遇到诈骗后往往都会瞒着家人,甚至连老伴和子女都不会告诉。
为什么老人更愿意相信骗子
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发现,许多老人在遇到诈骗后不但不会告诉家里人,还有的老人竟然站在了骗子一边。
赵越凡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三室一厅的房子里,有一间屋子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和按摩仪、理疗仪。从纳豆到红曲酵素,再到小分子肽,保健品种类繁多,功效更是五花八门。然而有的保健品是两年前生产的,连包装都没有拆开。“我也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小伙子人挺好,也挺不容易的。”老人的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
从老人口中,赵越凡了解到,骗子一个月上门至少4次,比老人的亲生子女来得都勤。而且,骗子每次来从不空手,邻居还以为是老人的孩子回来了。赵越凡说,在许多诈骗案例中,当骗子成为老人的“干儿子”“干闺女”,就意味着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根据北京市老龄协会《老年人权益保护情况调研报告》,随着家庭地位变化、代际矛盾凸显、空巢与独居等问题凸显,家庭对老年人的保护功能一直在弱化。样本调查显示,有63%的老人是与夫妻共同生活,仅有20%的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还有14%的老人是独自生活。在侵权案件中,有一半以上被侵害老人家庭关系较弱、家庭保护与支持不足,受害人中空巢与独居者较多,赡养人过问老人事务较少。
破题
深入社区风险评估,宣传反诈注重方式方法
报告提出,家庭成员在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外,还要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从而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努力改观老人空巢和独居日益增多、风险提升的现状。
为了帮助老年人应对层出不穷的骗局,北京市老龄协会在持续开展各种普法宣传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比如,设立老年人家庭法律服务站,深入社区开展风险评估;跟踪各类涉老诈骗案件,为权益受损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与帮扶;针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开展调查研究等。随着短视频对老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北京市老龄协会还录制了“老友帮”系列短视频,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反诈。
专坑老人的养老骗局分几步?“首先,得租一个15平方米的小门脸,地方不用大,老人必须得多。白大褂啊、锦旗啊、核磁理疗床垫啊,必须得安排上。总之就凸显俩字:专业……”在反诈宣传中,各种养老诈骗的套路被分析得“明明白白”。尹政伟表示,骗术花样不断翻新,防诈骗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这是一场长期的较量。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