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尚德机构要求对居家员工进行考勤检测,每5分钟自动截屏一次,一天之内达不到89次即算旷工。事件一出,引发了“打工人”热议,成为舆论焦点。
两年来,受疫情影响,线上协同办公、居家远程办公等工作方式正逐渐成为长期趋势,然而居家办公的效率和管理难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而言,居家办公是否有必要持续?这背后引发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后疫情时代,合理合适的办公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当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其中的法律、伦理及技术该如何厘清?
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
5月初,随着北京朝阳区疫情频发,全区实现居家办公。“居家办公”在很多打工人心中,意味着可以省去通勤时间,相对舒适地在家中工作和生活。然而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比上班更为紧张的作息与节奏。
据网友在脉脉上爆料,尚德机构要求北京居家办公的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该软件安装后,每5分钟就会抓拍一次人脸,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员工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将跟着扣钱。该爆料人感慨“不敢去上厕所”。与此同时,在微博上,同样有博主进行爆料,称北京有公司要求员工安装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不够89次算旷工。并且这个监控软件只支持Windows系统,其他系统要自己装虚拟机来方便公司监控。
在陷入舆论风波后,网上也流传出尚德机构附名为“远程办公管理规则”的文件截图显示:要求员工的出镜率下调到了60%。
一位接近尚德机构人士称,尚德机构并非第一次做这样的监测,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就有类似的监测情况。目前,居家监测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每隔5分钟抓拍一次,中午会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是60%的时间被抓拍到就可以了。不能上厕所这种说法实际上有点夸张。
资深工程师袁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软件一旦进入电脑系统中,就会长期存在,按时调动电脑的摄像头,每5分钟循环一次,并在后台设定好时间,这样就能够在工作时间进行监控。但袁博表示这种软件并不是很普遍,一般企业不会过于依赖这种监控。5分钟拍摄一次是为了计算误差,这样就会更好地看到员工的动态。
“实际上很多办公软件在公共场所,都会有类似的监控渠道,这被称为‘软件后门’,一般利用电脑系统的漏洞,从后台检测办公数据或者行为”,袁博提到。
据界面报道,尚德机构方面对此事回应称,为确保员工工作效率,采取了应急管理办法,并在员工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员工自行安装软件进行办公。在工作时间内,软件会抽查员工的工作状态。目前这个措施处于试运行阶段,对于员工就餐休息等个人时间,不会做抽查。目前公司正在通过内部员工论坛等渠道收集员工建议,希望能在公司效率和员工体验上,寻求更好的平衡点。
一位接近尚德机构人士称,5分钟抓拍一次确实不舒服,不过也可以理解公司的行为。目前公司还在进行抓拍和监测。
来自另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力管理者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居家办公期间,自己公司没有设置任何监控措施,大部分公司一般也不会这样做。但居家办公,效率确实会比较低下,他团队里会有几个人的效率明显下降。他理解尚德机构这么做的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提前和员工讲清楚,员工是否同意。
当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愈加模糊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都在质疑尚德机构此举是否违法。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陈文明表示,理论上居家员工适用什么样的工时制度、是否需要安装监控软件、每天抓拍少于 89次是否算作旷工,这些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应当经过合法程序,即通过召开员工大会讨论,与工会协商,而不应该是简单的通知。否则,尚德机构此举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北京市律协刑民交叉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关孟斌指出,尚德机构对检测规定进行调整,说明该公司已认识到该制度的问题所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做到“内容合法、程序民主、依法告知”,若尚德机构在制定这一制度时,未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和告知程序,该项制度若发生争议,不会得到仲裁机构或法院的认可。
他进一步指出,在工作场合,安装摄像头,并提前告知员工,在法律上是不禁止的。但是如果这个摄像进入到特定场所,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时,对这种摄像行为的管理应有严格的界定。
居家办公,在场所上,已经令工作和生活边界模糊。此外,如果家庭中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孩子哭了或老人需要帮助,这种情况下,打工人想必也十分为难。关孟斌理解一些公司的监测机制,他认为,居家办公期间,用人单位的老板肯定不希望员工“摸鱼”或“划水”,因为这将导致工作产出会降低很多,同时也损害了公司利益。
然而在老板担心员工摸鱼的同时,一份调研报告显示,3000多名已有超过一个月居家办公经历的职场人中,有65.8%表示远程办公下的日均工作时长不同程度地“被延长”,超半数受访者提高了打卡和汇报频率,这意味着居家办公,一部分打工人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工作。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观察到,从理论上讲,居家办公,无论在地点、时间还是具体细节上,在法律层面都没有界定清楚公司的监督权到底有多大。尚德机构这个案例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来看,反映的是居家办公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试图控制员工在工作时间别做其他事情,为公司最大限度做一些产出。
“当员工没有办法聚集办公时,公司就害怕了,这时候就得想个办法”,张成刚说道,“从人力资源方面来实施这种监督,实际上非常困难,此外,这也反映出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提倡企业有边界,员工也要有边界”,关孟斌认为,从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方面分析,“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的制度也缺乏人性关怀,容易激起员工的反感情绪。公司在制定制度时,应多体现人性关怀,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合规,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赢。
居家办公,条件已成熟?
根据公开报告显示,在疫情刺激之下,中国企业纷纷走向数字化转型道路,与此同时,在线协同办公需求不断增加,2021年全年协同办公行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47亿。
这个行业中,又细分出诸多赛道,比如一站式协作平台、文档协作、云视频会议等,毫无例外,这些产品与服务都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办公。在具体的产品功能上,移动考勤、流程审批甚至多个功能都已经打破了传统办公场景的限制,然而这就意味着居家办公的条件已经成熟吗?
携程此前宣布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自3月起,每周三、周五,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这就意味着每周有1-2天,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自行选择办公地点。这个办公地点既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咖啡厅或者度假酒店等。此外,携程还同步发布了与之匹配的员工申请和管理流程、设备支持等政策。
携程方面称,此举基于从2021年8月开始的超过1600人参加的混合办公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员工参与意愿上升至近六成,在绩效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离职率下降约三分之一。放眼全球,疫情后,一些头部高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开始把远程办公常态化、制度化,每周只要求员工来公司1-3天。
张成刚观察到,在居家办公方面,目前有过较为成功尝试的公司大部分是发展较好的企业,内部有成熟业务的分配机制,员工个体素质较高,工作完成度也较好。对小型企业而言,公司业务、企业文化以及激励机制可能都不够成熟,居家办公很难实现。
他总结企业能否实现居家办公的三个条件,一方面要看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远程或居家的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看企业文化,如果在企业中,员工积极,有成就感动机,居家办公未尝不可;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和企业的激励方式有关,业务完成后有相应的奖励,在这种结果导向之下,居家办公也不会影响最终产出。
根据麦肯锡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在70%左右,而中国企业的上云率只有40%左右。
从技术上说,袁博表示,企业想实现居家办公,那么就要将业务“上云”,如果能够在云上部署工作,这样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在国内,企业上云的数据并不理想,这意味着数字化水平亟待提高。
“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国家战略”,袁博觉察出其中的迫切性,他指出,这要求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不断提高。此外,面对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企业只有拥有云上办公能力,抗击打能力和避险能力才会越强。
陈文明认为,居家办公未必在一些工作上不能成为更有效率的常态,但居家办公的效率高度依赖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这时候需要引入更加合理精准的绩效管理制度,搭配以更加先进且合理的技术督促手段,才能带来员工之间的公平,也让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员工在一条线上。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无边界运用,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短视行为。
相关阅读:
居家办公每5分钟抓拍一次员工人脸?律师:须征得员工同意(新京报)
近日,有公司员工反应,公司在居家办公期间要求摄像头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跟着扣钱,以至于‘大家不敢去上厕所’。”对此,公司方公开回应称其采取了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应急管理办法,并在员工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员工自行安装软件进行办公。在工作时间内,软件会抽查员工的工作状态。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工作时间、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司抓拍人脸记考勤的制度也应该和工会和职工代表协商,如果考勤制度没有经过民主及公示程序可能无效,劳动者可以主张不能作为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公司回应:措施正“试运营”就餐休息时间不做抽查
该公司在公开回应中表示,由于北京疫情形势严峻,响应政府关于员工居家办公的指示,为确保员工工作效率,公司采取了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应急管理办法,并在员工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员工自行安装软件进行办公。在工作时间内,软件会抽查员工的工作状态。该远程办公措施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对于员工就餐休息等个人时间,不属于工作时间,不做抽查。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居家办公期间被要求按时“报备”的网友不止一人。家住天津的孙女士表示,她所在的公司要求每天上午9:30打卡上班,下午5:30再进行一次打卡下班;在北京工作的方先生则表示,公司虽然未要求定时“报备”,但有要求接到需要处理的事情半小时内不回复的,记旷工一次。
职场博主王落北则在微博发文称“某公司在北京朝阳全区实行居家办公,要求员工连夜电脑装监控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一次,不够89次算旷工。”而且“该监控系统软件仅支持Windows系统,使用Mac的员工需安装虚拟机以方便公司监控”。
那么,该措施是否合理?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万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合法性的角度,居家办公实属疫情防控下不得已采取的办公方式,而通过每五分钟抓拍一次的人脸识别打卡为的是监督员工工作效率,此项措施是否经过员工同意,即公司和员工之间是否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将此项措施固定为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办公的常规举措是此规定是否具备合法性的关键。而从合理性的角度,公司要求每五分钟抓拍一次,而一天的工作时间为八小时,在此基础上,多少次抓拍不到算是旷工或者要扣除全部绩效以及抓拍时间在八小时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为评价此项措施是否合理的关键。
“总的来说,在疫情期间,用人单位采取的何种的考勤方式,必须征得员工的同意,同时采取的考核的指标、样本的抓取等等必须提前告知员工,保护员工的知情权,最后,在员工同意的情况下,单位采取的方式也要合法合理合情,否则容易侵犯劳动者的隐私权以及休息权等,最好导致考核的结果因为违法可能无效。”姜万东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人脸打卡隐私如何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目前,一些协同办公平台对人脸识别打卡就有明确的规定。如钉钉的帮助中心页面显示,人脸考勤打卡使用人脸识别数据,侵犯用户隐私。“人脸识别为实现人脸考勤打卡功能所必需,并由员工授权同意后进行数据采集和使用,钉钉遵守个保法等国家法律要求,不会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该功能是企业基于日常经营管理所开通并进行管考勤数据管理,如日常有疑问建议联系企业管理员沟通处理。”
钉钉平台对人脸识别的提示
赵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征得自然人的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应该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能过度收集。“在此次事件中,相关公司虽然声称已取得员工的知情同意,但在双方存在劳动管理关系的前提下,员工是自愿同意还是被迫同意有待考量,比如员工是否有拒绝的权利,如果不同意是否会有惩罚措施等。另外,用户同意和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是需要同时满足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考核管理是否必须通过抓拍人脸的方式进行,也有待商榷。”
赵虎建议,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劳动者权益及个人隐私。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