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当上班成为一部惊悚片

深圳,行人从地铁通道内“加油打工人”主题广告前走过。视觉中国供图

深圳,行人从地铁通道内“加油打工人”主题广告前走过。视觉中国供图

作者|焦晶娴

小时候,我们总幻想能有“分身”替我们写作业、挨骂、做家务;现在,如果真能让另一个“你”承担工作的痛苦,你愿不愿意?

在美剧《人生切割术》中,脑中塞满工作、以至于整夜失眠的打工人终于能在下班后彻底摆脱焦虑。只要在大脑中植入一枚微型晶片,一进入公司电梯,就意味着切换“工作人格”。当下班离开电梯,则切换回“生活人格”,彻底和恼人的上司和无尽的工作说再见——公司外,他们不会出现在你的记忆里。

虽然“工作人格”是你的一部分,你却不知道上班时间的“你”遭受着什么。从在陌生的办公室醒来的那刻起,“工作人格”就被剥夺了记忆,只能坐在电脑前重复着流水线一般枯燥且意义不明的操作。熬到下午5点,开心地走进电梯准备下班。电梯门关上又打开,发现自己又回到了熟悉的楼层,只是墙上的时钟指向早上9点。你陷入循环,无法离开。存在只是为了工作。

对于老板来说,这些“工作人格”如初生婴儿般听话、脆弱,为工作而生、不会被私事干扰,可谓效率最大化。现实中企业要想让员工心甘情愿效劳,还要费尽心思设计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而在剧中的卢蒙公司,员工奖励只有指套、橡皮,以及跟着音乐跳舞5分钟这种哄小孩的玩意儿。

卢蒙公司将员工称为“大家庭的一员”“精神的守护者”,他们不鼓励体罚,但员工犯错了,要在“休息室”里对着测谎仪,把忏悔书念上十万八千遍,直到相信自己“有罪”。他们将创始人的话奉若圭臬,名为“永恒层”的地方专门陈列着企业历代CEO的雕像,供员工膜拜、景仰。

恐怖中带点熟悉?《人生切割术》的编剧承认,有些灵感来自于他自己真实的职场经历,无论是奇葩的团建和奖励,还是被当作圣言的公司价值准则。“我认识一些在星巴克工作的人,他们也有类似的话术,‘我们不仅是在煮咖啡,还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疫情后的居家办公,24小时待命,无法再借口去厕所摸鱼。剧中的“工作人格”也被剥夺了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能力,他们的参照物只有墙上的钟表,但谁又知道,他们是真的只干了8小时,还是被无限延长着工作时间而不自知。

不少网友在剧评里感叹,“上班这件事本就是一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惊悚片”。B站审核员暮色木心在春节假期脑出血、比亚迪员工猝死出租屋、拼多多润肺倒在下班途中,近年来猝死成为新的都市传说。在“内卷”的职场氛围和老板的“威逼利诱”下,稍不留意,我们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202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诱因中情绪激动以25.66%居首,第二位劳累占24.53%。

有人类学家发现,原始社会时,人类并不需要为物资发愁。在95%以上的智人历史中,人类的大部分时间并非用在工作上。直到中世纪,劳作仍受昼夜、季节、风雨和节日影响,仅节庆日就占一年近1/3。然而随着工业社会发展,现代经济学中“相对稀缺性”的理念驱赶着人们延长工作时间,认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的生产资料是有限的。

五花八门的监督手段随之出现。为了让修士及时做礼拜,机械时钟先出现在修道院,又走进工厂和商店。之后,标准代替随意,定额代替估计,规则代替创造,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让工人在一个精密的体系下发挥最大的积极性,福特创造的流水线将汽车装配分成84个步骤,每个步骤上的人只需要学好一个动作。社会分工日趋精细,但人却成了工具,“有用”的功能被放大,其他部分则被忽略。

“兴趣和雄心,它们不仅与生产力无关,还会干扰生产需要的那些有用的‘部分’。工作伦理本质上是对自由的摒弃。”《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指出,工厂体系使工匠变成了工人,管理者希望用严苛的纪律创造全心投入、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态度。讽刺的是,这些是过去的工匠自己掌控工作时,自然流露出来的。

电视剧中,卢蒙公司的不同部门被藏在迷宫般的走廊尽头,不同部门的人互不相识。现实里,巨人般庞大的互联网大厂中,“花名文化”也阻绝了员工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可能。花名就是员工的“工作人格”,有血有肉的人被剥离在花名之外。

工作本应帮助人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工作狂”伏尔泰曾经说过:“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害处:烦闷、纵欲、饥寒。”政治课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告诉我们,生产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来源,也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源泉。

但出于外界压力,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压抑内心的声音。毕竟工作能给背井离乡、缺乏社交的都市男女极大的归属感,只有摸着大厂工牌,才有与孤独对抗的勇气。正如剧中主人公的“工作人格”在公司里深感痛苦,拼命尝试离开,上吊、自虐,当她渴望和“外人格”对话,申请离职,“外人格”只通过录像带冷酷地抛下一句话,“你不是人,我才是”。

日本经济学家的《过劳时代》解释这种麻木,是因为追逐利润,不榨干所有时间与空间似乎就是一种罪过。但事实上,“牺牲教育、娱乐、运动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削减吃饭、睡觉和过家庭生活的时间,以这种方式工作或者让别人以这种方式工作才是更大的罪恶。”

那我们该如何在上班这部惊悚片中活到最后一集?越来越多“打工人”开始靠“反向选择”捍卫身心健康。去年秋招季,一份收录了包括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在内共计1300多家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的作息安排表在网上爆火,发起人年龄最小的才刚满20岁。00后开始把王者荣耀游戏段位、MBTI测试结果写进简历,在求职前给老板做背景调查,在被不合理解雇后主动申请劳动仲裁,有人直言,“钱和心情总得有一个”。

既然上班无法避免,至少不要放弃享受生活的权利。剧中主人公曾因一句话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如果你发现自己向一种系统低头,停下来问问自己,必须作出改变的是你,还是系统?”

责任编辑:张玉

奥迪回应短视频文案涉嫌抄袭:向刘德华、北大满哥致歉 北京5月2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