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5月18日,“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家了。对于当时在场的很多人而言,这一刻,他终于从手机那头、摄像头那端、走入了真正的生活里。实际上,因为“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而广为人知的“北京218号感染者”张旭,是一个平时连朋友圈都很少发的人,一下子获得这样多的关注,是他从未想到过的。回到家,关上大门,张旭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之后,他或许再与“中国好邻居”“北京218号感染者”等称谓无关,张旭希望自己能回归到从前的生活里,只盼那“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能被大家记住。

5月18日,“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家了,邻居们特意为他准备了礼物。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5月18日,“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家了,邻居们特意为他准备了礼物。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阔别25天“中国好邻居”回归社区

“张旭回来的当天,我们会有一个欢迎小仪式,很简单很简单的。”“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归社区前一天,昌平区冠华苑社区书记松林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社区的安排,他特意将“简单”重复了两遍。

而事实上,5月18日,北京太阳当头,温度超过30摄氏度,还是没挡住小区居民和媒体的热情。

“他回来了,你看!”临近上午11点,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缓缓驶入冠华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居民、记者们,已经在张旭所在的冠华苑棠棣园门口等候多时了。张旭脸上带着笑从车上下来,接过鲜花和“荣誉居民”的证书,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这是他此前从未见过的阵仗,“其实我一下车也蒙了,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在过去的20多天里,张旭也在医院、隔离酒店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采访全部以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媒体的“长枪短炮”,张旭有点不适应。

当再次回到自己与室友合租的房子,关上门那一刻,一切才都回归安静,“消停了,踏实了。”张旭说,这一次他真正感受到了放松和熟悉的归属感。

不连累别人是最重要的事

在真正回家前的25天里,家对于张旭来说曾经近在咫尺。时间倒退回4月22日,得知当天自己在工地现场接触的工人为密接后,张旭采取自我隔离,那天便没再回到与室友合租的家中,而是入住了公司附近的一家酒店。4月23日,工人被确诊为阳性病例,张旭自上午起,便始终独自待在自己的车内,同时向居住地的街道、社区做了报备。当天下午3点,他特地将自驾车停在人流量较少的露天停车场,随时等待疾控人员的到来,当时,他距离自己家的所在地,不过几百米。

对于张旭来说,在这段需要直面新冠病毒的经历里,不连累别人,是最重要的事。他总怕给别人添麻烦。得知自己是密接后,每一步的考虑都将“别人”,放在“自己”的前面。

包括在4月23日那天早上,离开自己入住的酒店前,他特意打电话和前台工作人员交代,房间先不退,不需要打扫卫生,也不许任何人进入。

也包括那天下午,已经独自守候7个多小时的张旭实在没扛住,点了份外卖。他叮嘱送餐小哥放在路边就行,等人走了,他才敢下车去取。

还包括五月初刚刚出院后,他为了不让室友一起居家隔离,所以选择了在酒店隔离。有一次,核酸CT值有了些起伏,让他无法心安。张旭想去查查CT值起伏带来的影响,他总害怕这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复阳,所以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的第一个问题是“新冠复阳之后还有传染性吗”,直到看到所有新闻报道中都给出否定答案,他心里才稍稍放下心来。

庞星火点赞北京不止一位“好邻居”

由于所做的这一系列举动,张旭被网友们称作“中国好邻居”。在4月28日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也特地为张旭点赞,他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既保护了小区居民,又降低了社会传播风险,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北京的“好邻居”不止张旭一人。

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家住西城的刘先生,曾驾车送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室友离京返蒙。5月1日晚,正在开车的刘先生接到内蒙古警方电话,得知朋友抵蒙后核酸初筛为阳性,刘先生当即掉头返程,并选择独自在私家车内等待。

其间,刘先生打了几个电话,包括向110汇报信息、和自己接送的两位朋友传达情况,同时由于当天下午,曾前往岳父岳母家,刘先生也特地嘱咐老人报备社区,不要出门。当晚独自在车上自我隔离的约4个小时里,他先后确定自己的核酸、以及朋友核酸复查的结果均为阴性,这有惊无险的一天才算结束。

刘先生后来讲述,在此之前,他也听说过北京218号感染者的故事,“当时觉得他的做法很正常。对我自己,我真觉得没什么,就是不坑人嘛。”

热度会褪去教科书般的案例会被人记住

张旭说,最近几天,自己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调整休息时间。隔离的时间太长了,张旭原本的作息也发生了变化,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之前这一个月,白天还能睡个觉,晚上精神头儿也大,接下来要开始工作肯定不能这样了。”

回家后,张旭接的媒体电话也少了。在过去近一个月时间里,来自媒体的关注,会通过电话、手机屏幕传递给他,一波又一波的问题也曾充斥着他治疗和隔离期间的生活。张旭脾气很好,他永远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配合媒体讲述他的经历。

他曾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件事为他带来的热度,曾让他感到忧虑。“我可没那么伟大。”他觉得与自己所做的这些相比,这些天突如其来的热度的量级要高出太多。有时带着一些惶恐和谨慎,他也会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要是能通过媒体报道这个事,让更多人知道该怎么做,也是一件好事。”

现在,张旭觉得,或许热度可以不集中在他身上,而真正聚焦在“教科书般”案例的本身。那些抗疫的做法、细节,比起他这个人,更值得被大家记住。

“热度会褪去,这是很正常的。”张旭知道,当他结束全部治疗流程,踏入家门的那一刻起,他作为“北京218号感染者”,作为“中国好邻居”的身份,已经可以算作过去式了。“记住案例就好了。”在未来,张旭只是“张旭”,他会再次投入到自己平凡而正常的生活里。

社区居民们迎接出院回家的张旭,并画了“欢迎张先生”的漫画。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社区居民们迎接出院回家的张旭,并画了“欢迎张先生”的漫画。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对话“中国好邻居”

新京报:为什么愿意分享自己这段经历?

张旭:我是一个亲身经历者。在我没确诊之前,我身边没有朋友确诊,感觉自己好像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新冠病毒。也一直认为疫情距离我很远,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自己确诊之后,我就觉得,这个疫情真的距离我好近。所以我就想,可以做些事提醒大家做好自己的防护,来对抗病毒。

新京报:真正回到家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觉?

张旭:心里踏实,也消停了。毕竟离开家太久了,踏入家门之后,觉得很多事情都应该告一段落,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开始了。

新京报:未来有什么打算?

张旭:我和社区的书记说了,等健康监测结束后,如果他们还需要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我会报名去参加。从大的方面来说,过去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个意外,媒体的关注会很快褪去,而我也会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相关报道:

“好邻居”感染者218康复出院:这条传播链到我就结束了(北京日报)

5月10日,经过14天住院治疗,因教科书般防疫而备受好评的“中国好邻居”张先生顺利康复出院,接下来他将在隔离酒店隔离观察7天。隔离观察期满后就可以正式回家。他所居住的昌平冠华苑社区居民同时也在积极策划欢迎仪式等待张先生归来。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此前,家住冠华苑社区的张先生在得知自己是密接后,没有回小区,而是在自驾车内自我隔离10余小时,并积极向街道、社区报备。他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既保护了小区居民,又降低了社会传播风险,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好邻居”。如今这位好邻居康复出院,即将回家。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感觉挺自豪的,心情很振奋。”住院期间,看到自己的抗疫事迹得到了大家的称赞,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张先生很欣慰,“最重要的是这条传播链到我这就结束了,没有继续扩散。”5月10日康复出院时,原本可以居家隔离观察的张先生仍然主动提出去隔离酒店,“这样就不会影响同住的室友了。”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住院期间,张先生的很多朋友打来电话关心慰问。特别是他的室友,多次打来电话问“需不需要什么东西,用不用邮寄过来?”冠华苑社区书记也对他非常关心,“有啥困难、有啥问题及时沟通。”单位同事还送来了水果鲜花进行慰问。“刚开始的一周基本一直在接听电话,特别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张先生说。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张先生治疗的过程比较顺利,只有4月25日当天出现高烧、肌肉酸痛,但仅仅一天就退烧,之后的症状就很轻微。医院的一名男护士还特意跑到张先生身边,问他是不是“218号”感染者,在医院休息得如何,帮他排忧解难。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在张先生的手机里,还有大量客户发来的信息,当得知他是网上报道的“中国好邻居”,大伙不约而同为他点赞。“祝你尽快康复,好人好报。”“他是我新房子的设计师,不仅设计做得好,而且做人做事不计较有担当。”张先生也主动向客户表示歉意,“给您一家添麻烦了,实在是对不起。”对方则回复,“这是个偶然事件,谁也没办法控制,好好治疗,早日出院。”

“中国好邻居”张旭:回到家之后,我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同时,冠华苑社区的居民们也没闲着。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松林介绍,大家准备了手工作品,制作了横幅,还有一个证书,并且预定了一些鲜花儿,“大家都盼着早日迎接好邻居回家”。

张先生供图

相关阅读:
在大城市做中学老师,至少得是硕士? 10年建2000所县办大学,“县县有大学”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