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京报:西安大数据局局长停职检查 数字化防疫需强化韧性

原标题:西安大数据局局长停职检查数字化防疫需强化韧性

■观察家

数字技术是防疫的手段而非目的,迷信技术决定论,可能使城市数字化防疫本末倒置而失去初衷。

近日,西安“一码通”短时间内两次崩溃的消息引发关注。1月5日,因履职不力而导致“一码通”崩溃,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刘军停职检查。临阵换帅凸显了大数据对疫情防控的至关重要性,但也反映了数字化防疫的脆弱性。

目前,西安“一码通”不抗压问题引起工信部高度重视。工信部消息称,2021年12月30日至31日,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到陕西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期待西安“一码通”工作专班,能尽快找到症结,确保不再出现拥塞宕机现象。

近年来,城市治理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技术误用和滥用带来的风险也浮现出来。一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生故障,城市治理就有“停摆”风险。如何增强城市大数据管理的抗风险和灾备能力,提升智慧城市的韧性和敏捷性,实现平战结合和平战转换,成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数字化防疫,意味着城市要在危机管理时期有充分的技术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特别是要对访问峰值等关键挑战,有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准备,避免在危机来临时问题频发。

西安方面将“一码通”崩溃归因为使用频率太高,并采取限流措施,鼓励人们尽可能非必要不访问。但想让市民配合现实难度较高,每个人的使用汇聚在一起,就带来了数字化平台的秩序崩塌。

危机意味着危中有机,“一码通”崩溃为提升城市数字化能力提供了契机。西安“一码通”崩溃的启示在于,要提升城市数字化运行的纵向统筹和横向联动能力。比如,在一地出现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够时,可以提级支援;也可以建立跨地区的横向联动机制,协调其他地区的算力来“驰援”受灾地区。

健康码为疫情防控带来了便利,但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防疫陷入被动。我们要认识到数字技术是防疫的手段而非目的,避免把手段误认为是目的。否则,迷信技术决定论,陷入技术障眼法,可能使城市数字化防疫本末倒置而失去初衷。

这意味着各地在防疫时要有“十防九空”的预见性,哪怕在最坏的打算发生时,也能通过线上线下切换而应对自如。健康码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带来的信息障碍,也对疫情防控的线上线下转换提出了要求。

各地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局,往往配套设立事业单位属性的大数据中心,并通过采购或外包等方式由企业完成技术准备和运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通常使大数据管理局养成“甩手掌柜”的习惯。因此,转包分包企业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否支撑相关运作,需要相关部门不定期进行评估和检讨,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马亮(学者)

微博博主热议

相关阅读:
“阅读宠儿”Kindle为何掉了队? 特斯拉新疆开店,再证美国涉疆法案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