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9岁老人抱着22斤快递爬楼猝死,谁之过?
收快递为何变成取快递
在将22斤的快递搬上6楼自家的途中,79岁老人何某猝死在了楼道上。
近日,这一起因快递未上门引发的纠纷颇受关注。何某的家属质疑,为什么快递员未按快递包裹上标明的“送货上门”提供服务,而涉事快递服务商德邦公司则表示,是老人自己主张下楼取快递,快递员的流程并无问题。
有律师认为,快递公司是有义务将快递送货上门的,即约定的收件地址,但仍需进一步明确老人的死亡与自行搬运快递的因果关系。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涉事公司应承担未将货物面交客户的风险,其在第一时间的回应背离了服务业的初衷,“其实就是流程的设置出了问题”。
为何没有送货上楼?
将22斤的箱子搬上6楼是什么感受?对于重庆市万州区79岁的老人何某,这一答案或许是难以承受。
11月21日下午,何某在家中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他通过电话订购的一箱货到付款的药酒正在配送。
事后披露的通话录音显示,快递员向何某确认了他的地址。随后,何某回复“我马上下来”。小区的监控画面显示,何某在指定地点签收后,抱着快递徐徐返回自己所住的单元楼。
再大约一个小时,何某被回家的妻子发现迎面倒在了单元楼4楼和5楼间的楼道口,包裹在他身边散落一地,经抢救无效身亡,死因为呼吸、心跳停止。
这一事件经网络公开后引发热议。
何某家属认为,快递公司理应完整地履行送货义务,何况货物达到了22斤,签收者又是位老人。据了解,何某家属向德邦快递提出了道歉和赔偿的诉求。
德邦快递则回应表示,快递员与客户沟通时,客户明确表示主动下楼取货,快递员的操作符合公司流程。
德邦一名客服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目前德邦已有专门的责任处理团队在与何某家人对接,也已对涉事的快递员作出严肃处理,“我们对这个事情也深感抱歉”。
“我们是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正常送快递时都会提前联系对方确认在不在家,但是因为老人他自己要求下楼,就没有想那么多。”上述客服称。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德邦快递近年来以大件快递送货上门作为主打的招牌业务之一,其官网主页标注,60kg以内免费送货上楼。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目前重庆市万州区属地有关部门已介入此事,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要求有关部门依据调查事实,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处理。
快递公司是否失职?
标注“送货上门”的快递却仅送到楼下,有关责任的讨论也引发争议。取件途中猝死,快递公司是否失职?老人之死,谁该担责?
江苏大桥律师事务所律师莫泂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根据2018年5月生效的国务院制定的《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这个事件里涉及的快递收件地址如果是老人的家,快递公司是有义务将快递送货上门的即约定的收件地址。”
莫泂称,如果快递公司主张是老人要求在楼底自取,需要快递公司进行举证,证明双方有这个不用送上楼的一致意见。
有网友质疑,在快递员与何某的通话记录中,快递员并没有主动提示可以送货上门。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送货上楼”与消费者老人有重大利害关系,快递有义务给老人明显的提示“送货上楼”。
“快递公司如何担责,取决于快递员未上楼送货与老人猝死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赵良善分析,如果老人本身患有基础疾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其基础疾病,疾病是主因,而快递员未上楼送货存在一定过错,导致老人过度劳累致死的,其行为与老人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那么需承担与之过错对应的部分赔偿责任。相反,如果老人的死亡与快递员未上楼送货无因果关系,快递公司则不需担责。
“在老人死亡这个后果中参与程度有多深,应承担多少责任,如果双方存在很大的争议,是需要司法鉴定部门对此作出鉴定结论的,根据参与程度的多少,来决定快递公司的相关赔偿责任。”莫泂称。
收快递为何变成取快递?
孰是孰非,仍需等待官方的调查结论。但老人何某的经历,让不少网友直呼“感同身受”。快递服务何故缩水,送货上门为何成了“附加服务”?
快递专家赵小敏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起事件中,涉事快递公司的责任难以免除。“面单上写的是送货上门,最终的认定,还是以书面的前提条件为准”。
赵小敏说,无论是国务院制定的快递暂行条例,还是各个公司的内部的条例,都明确要求让客户在收货地址当面验收,老人下楼的步骤实际上未到交付的环节。他介绍,在一些情况下双方可能会协商放在指定的地方或由他人代签等,但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比如快递遗失等,快递公司也需要承担。
“快递公司强调自己的流程正确,其实就是流程的设置出了问题,何况从事后披露的录音、文字来看,老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自取快递。”赵小敏说。
赵小敏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包括涉事企业第一时间作出的回应,应是对诸多快递企业的警醒,“消费者的包容度已经很高,快递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要通过服务来体现产品”。
事实上,“收快递”变成“取快递”的现象早已数见不鲜。有观点认为,这是快递行业为早些年打“价格战”盲目扩张市场造成的恶果买单。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中国快递订单规模从2010年到2020年增加了近36倍,但快递从业者仅增长7倍,2020年快递从业人数不过400多万人,而去年快递业务规模达833.6亿件。快递业务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但预估从业者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可以预见一线快递人员承受的派送压力”。
他分析称,快递行业不得不面对三个现实:一是农村劳动力不再大规模涌入城市。随着人口出生率增幅下降,这个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年轻人更愿意从事自由、轻松的工作,造成快递一线人员流失率高,部分地区流失率达60%~80%。三是快递行业长期以来的低价竞争,使得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对一线人员待遇改善和薪资提高不积极,多数从业者月薪5000元左右,工作增量但难增收。
“这些因素决定了按照现有人力供给,将无法满足每件到门的配送需求。而网购消费中的多数工薪阶层,收件时间正好和快递上门时间错配。”杨达卿说,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上门配送矛盾;这种情况也决定了快递驿站、快递柜等最后一公里补充服务的出现,未来这类服务会更普遍。
而在赵小敏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快递公司本身。他表示,快递单量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但在这种情况下,快递公司的商业模式、内部的激励机制等,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却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跟得上市场的节奏。
赵小敏举例称,德邦过去的业务以快运为主,在看到快递行业的蛋糕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快递业务,最后变得摇摆不定,快运的业务量也出现下滑,包括之后主打的“大件快递”,也出现了战略不清晰的情况。
但赵小敏认为,随着监管的加强,快递行业也会逐步回归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价格倒挂”的企业可能逐步会被市场淘汰,但消费者的诉求与快递公司的诉求往往是两条平行线,质量的提升可能也会带来用户成本的相应增加。”
微博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