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省卫健委:青少年蛰居现象未纳入精神障碍,将落实排查
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近日消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答复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谢春凤等委员《关于高度重视青少年蛰居现象的建议》称,青少年蛰居是近年来逐渐被公众认知的一种新发的社会现象,对于蛰居的定义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蛰居当前也未纳入精神障碍诊断范围。当前,存在公众对蛰居现象认识不足、专业心理健康人才队伍短缺、缺乏相应康复训练等问题。浙江将进一步完善识别与干预制度,落实中小学生蛰居现象的排查,对因社交障碍、网络成瘾等心理行为问题导致的蛰居青少年,积极引导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
浙江省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2019年-2020年,浙江省相继出台了《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浙江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重点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教行动、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行动、心理健康进校园行动、抑郁症专项筛查行动,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联动机制,落实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营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性环境。
浙江省卫健委称,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发挥卫生专业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研究制定适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蛰居的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家庭和公众对青少年蛰居的科学认知。以学校、家长学校为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师资,配合教育等部门做好中小学生、教师、家长等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以“健康大讲堂”为载体,组织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家长和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等,开展亲子辅导导师培训,提高公众及家庭对青少年蛰居的识别干预能力,对因社交障碍、网络成瘾等心理行为问题导致的蛰居青少年,要积极引导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二)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心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引领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增强交流沟通、减少孤僻和蛰居情况的发生。完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侧重生涯启蒙;初中阶段侧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高中阶段侧重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合理规划学业。保证每班每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少于2课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识别与干预制度,推进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落实中小学生蛰居现象的排查,强化入校体检与心理健康筛查。对于特殊人员,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学生心理工作者同步介入干预。(三)开展青少年网络沉迷防治行动。网络成瘾是导致青少年蛰居的一个重要原因。2021我委开展网瘾防治研究,努力打造前端宣传教育、中端预防干预、末端治疗康复,学校、家庭、医院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全周期立体化青少年网瘾防治模式。我委联合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制定了《青少年网瘾防治工作方案》,组建了横跨多部门、多领域的青少年网瘾防治专家队伍,选取部分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网瘾防治工作试点并在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等市开展网瘾情况基线调查和干预,组织专家团队制定浙江省网瘾防治技术指南并于下半年在全国率先发布。通过网络沉迷防治行动,影响和改变部分因沉迷网络虚拟世界的青少年生活行为方式,促使其早日走出蛰居状态。(四)积极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动将青少年蛰居预防和接纳工作纳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支持体系”建设行动、“三禁三防三自”主题教育、“12355心灵花园”、线上“亲青帮”平台和线下12355平台、“守护健康,益动起来—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行动等系列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儿童青少年蛰居等活动。2021年计划组织两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培训,培养20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种子教师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亲子沟通,提升亲子沟通能力,减少亲子冲突和蛰居现象。组织一次“家访”、一次筛查、一次生命教育、一次谈心谈话、一次家长会等“五个一”举措,关心关爱学生的心理状况。到2022年底,实现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包括蛰居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动社会支持环境建设,营造更为宽容宽松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