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沪女子违法改小年龄,上海48岁高管失业,职场“年轻崇拜”?
来源:新闻坊
坊友们在求职时
有年龄焦虑吗?
会不会担心年龄大不好找工作?
近日,一女子钟某就有这样的担忧。。。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是。。。
钟某上演了一番“神操作”
——她在网上办理了一张假的身份证
硬生生把自己的年龄
从90后改成了95后
11月17日下午,铁路虹桥站派出所民警在安检口例行检查时,发现有一名女子眼神躲闪,于是上前盘问检查,发现她行李中有张身份证,但身份证材质较软,印刷质量差……女子见状承认,这张证件是自己花了700多办的假证。
随后,民警将女子传唤至派出所调查。今年30岁的钟某交代,自己将年龄改小了5岁,以便于求职方便。
最终,钟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伪造的假身份证被依法收缴。
求职为了显年轻就办假证
肯定是不可取的!
但年纪大了,真的就难找工作吗?
前不久,45岁程序员自曝求职受阻
也引发了全网关注
↓↓↓
该网民自称Mary,留言如下↓↓↓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 java的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所在公司提升、改造所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我还考取了PMP项目管理证书、系统架构师证书,成为所在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核心技术骨干。
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也随着实践的增多越来越深刻,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更别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我觉得,40岁以上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45岁后的程序员真的不吃香了?
一直以来,程序员一直以高薪为标签,而行业内也常有it吃“青春饭”的感慨。45岁以后的程序员真的不吃香了吗?
他们都去做什么了?
在知乎上,有不少相关帖子讨论
有网友调侃:再次感到欣慰,程序员这个年龄话题居然提问到了45岁,照这个发展势头下去,熬到退休年龄问题不大。
@程序员客栈等网友根据身边经验,总结了40岁以后的程序员都去做了什么,有提到继续做码农、晋升做高管、下海做商人、财务自由后下岗吃老本、转行做培训教师等。
实际上,政府网站上
并非第一次出现类似留言
大约半年前
上海一位48岁男子
写给政府的失业求助信也曾引发热议
虽然我是硕士/本科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上海人,也曾经在知名外企工作过近20年,也做过好些年的外企高管,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有过硬的管理以及业务能力,不过自从2018年离职后就一直未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已经48岁了,绝大部分公司和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原则上不会考虑录用我这样的大龄青年;我也尝试过自主创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写信者王先生(化名)自称高学历,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他和妻子育有两子,“一直在申领政府发放的微薄的失业金,加上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
王先生还表示,“我们这些人的退休年龄被延迟到65岁,那就意味着我这样的大龄青年至少还需要工作十多二十年才能正常退休。”
最终,王先生在就业促进中心
推荐的一家民企里
面试上了市场部副总
不过一个月之后
王先生却选择了离职
“我们了解下来,可能还是跟企业文化有关系。他觉得这样一种氛围还是不适合的。因为(他当时就职的)是一个民营企业,而他原来就职的岗位,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吧。”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职场“35岁现象”怎么破?
近年来在网络上,35岁现象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今年10月,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受访的211或是985高校毕业生中,有79%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
多数学生青睐国有企业
和政府机构这类
较为稳定的工作
不是没有原因
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35岁的确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点,各大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也能印证这一点,不少岗位的年龄限制是35岁甚至30岁以下。
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从27岁到33岁不等,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占大多数。
具体来看,老牌BAT(百度、阿里、腾讯)中,阿里巴巴属于“中年”的代表,员工平均年龄31岁;腾讯最年轻,员工平均29岁。
而以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更晚成立的互联网巨头中,字节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7岁,是名副其实的“后浪”。
为什么35岁更容易
令职场人焦虑
而不是30岁或者40岁呢?
客观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岁至34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5小时左右,35岁之后开始下降,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这也是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候设置35岁为门槛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因素分析,大多数人35岁后,面临着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情况,在有限的精力下,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
从招聘网站的数据分析报告中也能看到,大多数企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成本更高,不仅是精力不如年轻人,思维的固化也会影响企业尤其是一些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企业的招聘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近日在一则访谈节目上也谈到互联网大厂生存现状:“我问到一个在互联网工作的学生,问他在现在在哪儿工作。学生跟他说他现在挺好的,现在已经呆了三年了,是老员工,已扛过一轮又一轮的末位淘汰。”
节目播出后不久
#大学教授说在大厂入职三年
已是老职工#冲上微博热搜
戴建业认为,互联网公司
剥离年轻人对单位对城市的归属感
让人感到很有压力
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
职场确实有“年轻崇拜”
也有人认为
求职者不被企业接受
也需要从自身查找原因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