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京报:儿子“发明”和父亲研究高度相似 有没有“学术拼爹”?

原标题:儿子“发明”和父亲研究高度相似,有没有“学术拼爹”?

▲刘某阳的发明装置与其父研究所成果外观高度一致。图/澎湃新闻报道截图

▲刘某阳的发明装置与其父研究所成果外观高度一致。图/澎湃新闻报道截图

儿子的“发明”和父亲团队的专利成果高度相似?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曝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升学。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5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重点高中一六八中学录取。

但该发明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也是该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因而,刘某阳的“发明”也被怀疑利用了其父亲团队的科研成果,方便升学。

2018年,就读于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年级的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还获得了“重庆理工大学专项奖”和“中鸣科技专项奖”两项专项奖。

而澎湃新闻报道显示,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专利库”中,也有一项名为“激光酒驾道边在线检测系统(专利号201110453189)”的专利,发明人第四位即为刘建国。此外,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刘建国发表了多篇关于激光检测酒精的论文。

对于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10月27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目前已启动调查,若属实,将按照大赛规则进行处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对“刘某阳获奖发明与其父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一事发表声明。图/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官网截图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对“刘某阳获奖发明与其父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一事发表声明。图/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官网截图

有没有“大手拉小手”需要彻查

网友对此事评论不一。有网友表示,这简直就是科技创新版本的“拼爹”;现在这些竞赛已经走火入魔了,不是孩子比赛,都是家长比赛。

也有网友认为正常,父亲是科学家,孩子跟着学,没有什么不可以,这就像当老师的家长辅导自己的孩子,如果这样都不允许,未免太不近人情。

需要认识到的是,刘建国身为刘某阳的家长,又身处科研领域,在引导孩子学习上有天然的便利性,指导孩子学习科学技术也无可指摘。

但刘某阳的“发明”在刘建国的“指导”下完成中,这个“指导”的含义就值得琢磨。直接把自己的团队的科研成果“换汤不换药”写上孩子的名字,和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点拨”层面上,这是两码事。

如果,刘建国利用科研便利,将自己团队的成果“换汤不换药”冠以孩子的名字,“喂”给孩子“发明”,从而使孩子达到升学的标准,那这不仅仅是对于自己原项目研究成员劳动的不尊重,也“践踏”了与其孩子参加同样比赛的参赛选手的努力。

毕竟,实质是大人参与的青少年竞赛,对于其他青少年参赛选手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目前事情尚未有定论,涉事人员的声音也尚未有充分体现,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其中就一定存在猫腻。刘某阳是不是使用其父亲项目的科研成果,刘建国有没有违规帮助刘某阳,归根结底看的还是双方的操作是否合乎规范。如果刘某阳直接拿其父亲刘建国团队科研成果当作自己原创内容,这就有问题。事件的真相如何,仍需相关部门严查。

科研领域要抵制“拼爹”游戏

需要明确的是,这件事之所以引发网友争议,是不少人对于学术界“大手拉小手”行为的警惕。而此类事件并非个案。

如2020年7月“小学生作出硕博水平科研成果被质疑造假”的新闻曾上热搜,但最终也并未有公开的调查结果。

需要看到的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的初衷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但如果家长暗中违规“助攻”,就已背离了大赛的初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陈如平于2019年指出,有的家长出于子女招生升学等功利目的,对各种竞赛活动不计成本参加,严重违背了竞赛的初衷和本意。这严重影响了升学招生的公平性。这些“神操作”还可能为中国学术界的造假埋下伏笔。

近几年,多名曾参与此赛事的人士爆料称,参赛的部分科研项目存在造假,很多科研课题和实验难度已到达硕士、博士水平,不是忙于学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

当这些人造“天才”在公共视野内层出不穷之时,恶劣影响深远,害的不仅仅是这些被“喂”科研成果的孩子,还有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的新生代后备军。这对中国科研领域是不小的打击。

此事仍在调查,是非公道自有说法。无论如何,科研学术领域一定要坚决抵制“拼爹”游戏,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舞台还给青少年,让真正有志于学术的青少年能够更加放心地挥洒自己的才华。

新京报评论员丨丁慧

微博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河南一村庄数日内接连有人家着火 当地:系人为纵火 13名饭圈女孩以信用积分为人“背书”被诈骗十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