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错换人生28年案”庭审聚焦谜团,许敏:我一直期待真相的到来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客户端消息,9月18日,“错换人生28年”案再次开庭审理。原告许敏与被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第二被告杜新枝对簿公堂。
“作为一个母亲,我只想要一个真相。两个孩子不是同一天出生,也不在同一个病房,怎么就能抱错呢?我就是想还原事情真相,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一直期待真相、正义的到来。”9月22日,许敏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庭审从早晨9点开始,进行了近13个小时,晚上10点左右,法官宣布休庭,该案将择期宣判。法庭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承认因自己的过失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并赔礼道歉。
各方的争议点主要聚焦在:是否隐瞒乙肝既往病史、为什么没有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郭希志与郭希宽的关系、二胎准生证是否是假证等问题上。
是否隐瞒乙肝既往病史?
据悉,庭审中,许敏一方追加杜新枝为被告的主要理由,是认为杜新枝当年到淮河医院住院产子时,向医生隐瞒了自己的乙肝病情,该行为导致姚策通过母婴传播染上乙肝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最终在28岁时罹患肝癌去世,杜新枝对此负有责任。
根据河南大学的调查情况说明,杜新枝当年的乙肝化验单“丢失”了。而且,杜新枝当年在淮河医院的住院病历中,并没有记录其身患乙肝。据南方周末报道,当年接诊杜新枝的医生王社莲在法庭作证时表示,如果杜新枝当年说过患有乙肝,她会在病历上如实记录,病历上没有记录,说明杜新枝没有说。
对此事,9月22日,杜新枝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自己没有隐瞒乙肝病情。“我是剖腹产,剖腹产产妇是必须要做乙肝检测的。当时在医院进行各种化验,有没有乙肝完全能查出来。”
为什么没有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
1992年3月,开封市卫生局曾发文特别提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产的新生儿打第一针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然而,据开封市卫健委调查,姚策和郭威出生后,在淮河医院均没有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许敏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杜新枝的弟弟是当地防疫站的医生,负责接种疫苗,在法庭上也称,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给孩子打乙肝疫苗,但是为什么当时没有接种关键的第一针呢?”
据此前媒体采访,杜新枝表示,知道乙肝孕妇产的新生儿应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在郭威满月和半岁时,分别打了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
为何没有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杜新枝在法庭上并未作详细说明。
郭希志与郭希宽到底是什么关系?
郭希宽与护士郭希志是何关系?此次庭审中,郭希志以证人身份出庭。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回答原告代理律师询问时,她经常不作正面回答,且多次提及“官宣”(指河南大学情况说明与开封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情况通报两份官方文件),让原告代理律师去看“官宣”。对于自己与郭希宽的关系也是如此,她开始没有正面回答,后来承认,她与郭希宽是同村、同族、同辈,并在法庭上表示,该事件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据淮河医院院志记载,郭希志曾担任过淮河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杜新枝对此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个问题,公安局反复调查过了,看了族谱,调查了村民,他俩不是亲戚关系。”
二胎准生证是否是假证?
据南方周末报道,庭审中,在关于对准生证质疑阶段,原告代理律师潘克在这份审批表上发现了新问题:上面显示的杜新枝年龄为34岁,但是根据杜新枝1992年6月在淮河医院的住院病历,她是28岁。代理律师潘克当庭质疑:杜新枝是如何在3个月里长了6岁的?
根据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淮河医院医生的当庭证言,孕妇必须得有准生证才能住院生产,淮河医院医生作证说,当时没有准生证不可能住院生产。但杜新枝是在1993年才经审批同意生育二胎,那么其1992年向淮河医院提供的准生证肯定是假的。
杜新枝在法庭上称,她当年在淮河医院住院时,是在郭希宽老家兰考县阎楼乡郭中村办的准生证。对于该准生证的真假问题,她没有正面说明。
对此问题,杜新枝也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以公安机关调查结果为准。
郭威一家未和生父母或养父母过中秋节
9月22日,许敏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庭审结束后,我就赶到驻马店去看郭威一家,他们很想让我们陪他们一起过中秋节。但因为江西九江那边有事情,我们也都还在上班,就先回去了。郭威、儿媳妇还有两个宝宝都很舍不得我,我们想着国庆节在一起过。”
杜新枝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他们一家和熊磊在郭爸的老家兰考县过的中秋。“郭威在哪里过的我不太清楚,我也没问,他也没和我联系。”
杜新枝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己和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受网络暴力的伤害,自己也在致力于反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