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看清我们6个的脸”,当学生会变成“黑社会”

原标题:“看清我们6个的脸”,当学生会变成“黑社会”

一个学生自治组织,怎么变成这样了?

“看清我们6个的脸,我们来了就是查寝的,看好工牌,除了我们6个,谁管你们都不好使,明白了吗?”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这段视频几乎和热播电视剧《扫黑风暴》同期成为爆款,初看视频的人们不禁感慨,现在短视频创作者们的演技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话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视频中几位“社会大哥”竟然是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学生,其身份为学生会干部,并非艺术创作。

很快,该职业学院发出声明表示:经查,该视频发生于去年9月,已对6名涉事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全院召开学生工作正风肃纪大会,全面整改。

黑龙江职业学院官方通报

黑龙江职业学院官方通报

声明并未挡住二创作者们的热情,在B站、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上,“查寝学姐”的视频迅速就被玩坏了。

视频中学生会干部的做派和话语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人们心生疑惑,好端端的学生会,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变了味的学生会

关于我国学生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先进的学生自发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充满爱国热情的学生们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

早在1930年,国民政府曾公布过《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和《学生自治会组织大纲》,规定其职权“以不侵犯学校行政为限”,活动范围则限定在一所学校以内。在那一时期学生自治团体得以壮大发展。

通过百年的衍变和进化,校园中的学生团体也被从内容和体制上分为了学生会和社团两种形式。高校学生会多由校党委、校团委直接管理和领导,而因兴趣和聚集的社团则管理更为松散。

部分受访学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学生会和社团一样,都会在新生入学后不久进行招新,相比起社团,学生会的招新显得更专业和更加严格,部分学校甚至还有笔试和面试。

“学生会干部让在APP上学习,学习时间达到后,还要考试。”

被录取的学生将加入学生会下不同部门,如宣传部、外联部、体育部、艺术部等,每个部门分设部长和多名副部长,新加入的学生会从干事做起,最终大部分学生会在大三到大四学业期间,完成学生会的工作,并退出学生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会的工作在高校中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大量学生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甚至是和外校的联谊交流、学术沙龙,学生们也为成为学生会一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大学四年,丁奉完成了从干事到副主席的几连跳。

“起初我加入学生会,动机非常单纯,我性格比较内向,19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县城,初到大城市,周遭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

加入学生会,能拥有更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快速适应大城市生活,这是丁奉的朴素愿望。但学生会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甚至要牺牲休息和学习的时间。

“别人上自习的时候,我要去旁边的商家拉活动赞助;周末同学休息的时候,我要写活动方案;甚至假期里,我都需要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预算审核。这些工作都是曾经从未接触过的,我觉得对我自身提高帮助很大。”

直到大三上学期,学生会的换届改选,让丁奉对学生会的观点发生了转变。和他竞争主席的一共有3名同学,按照学校中的潜规则,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对于保研十分有利。“拿到主席,保研基本就稳了。”

那次改选历时整整一天,投票进行了三次,最终学校的老师们“选”出了那个他们满意的候选人,丁奉落选了。

“那根本不是一个公平的选举,但木已成舟,我无力改变。”丁奉只能责怪自己,平日工作时没有和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搞好关系。

就这样,丁奉的学生会“仕途”定格在了副主席上,又过了半个学期,他主动提交了辞呈。

离开学生会后,学生会里曾经的“同事”们,在校园中见到丁奉甚至都不会点头致意,这让丁奉提前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没走,茶就凉了”。

这次,黑龙江职业学院的视频蹿红网络,丁奉也看到了,“虽然自己曾经的工作没有视频中这样简单粗暴,但也确实有优越感存在,可以想象同学们对这样的人会有多厌恶。”

拒绝学生会的HR和教授

事情发生后,所有的嘲笑和谩骂都指向了涉事学生,还有部分观点将矛盾的核心转向职业院校,仿佛这些事情在985和211院校中统统不存在,试图让职业学校背锅,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其实,黑龙江职业学院这次“丑陋”的走红,并非学生会这个组织首次出圈。

不久前成都某校的“学生会杨主席”便因同学在群中询问是否开会而爆粗,爆粗的理由十分无厘头:“杨主席也是你可以直接@的?请各位干事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方式。”

“看清我们6个的脸”,当学生会变成“黑社会”

浙江某高校学生会干部因为索要合同外的80个雨衣和6套西装,毫不避讳地大骂赞助商同样引发全网愤怒。

再往前,某高校新加入学生会的干事由于在短信中写错了学生会部长的名字,被罚抄写部长名字50遍。

山东某学院学生会更是在公号中明确写下这样一段:“不管加入哪个部门,大一最开始的工作就是给领导打杂,你要做的工作包括给学长学姐买饭、取快递。不要觉得苦,也不要抱怨,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只有大二大三后,才会真正锻炼你各方面的能力。”

再到这次“黑帮查寝”,人们对于学生会的积怨彻底释放了出来。

北京某互联网企业HR秦丽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自己已经很多年不招聘在高校中有学生会背景的学生了。

“最终会在审查简历的时候将留有此类信息的学生排除掉,这两年就直接写到招聘启事上了。”

“眼高手低不服管理,自以为是,不守规则。”秦丽丽给出了自己对于学生会干部的“偏见”。

最初企业是很喜欢招收这样的学生的,认为他们较之其他学生有更多的锻炼,能力更强,但事实上,除了养成了不少官僚气息以外,在能力上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

“在这个事情上,职业学院和一流名校,没有区别。”秦丽丽说。

对于企业而言,校招的年轻人,在能力上有缺陷是必然的,不可能要求从校园里出来的学生有多么惊人的能力,但是用人更在乎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才能让他在职场上有提高和进步,最终成为企业可用的人才。

在经历过几次不愉快的合作后,秦丽丽对学生会干部“痛下杀手”。

“这不是我个人决定的,是董事会举手投票表决过的事。”

无独有偶,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也曾公开表示自己不招收学生会的学生。

“虽然我现在退休了,看到丑陋的学生会丢人现眼,我一点都不意外。”张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我不喜欢学生会干部,倒不是我对他们有歧视,而是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慢慢形成的。”

张鸣回忆,自己上课一般不点名,学生喜欢听就来,不喜欢听就走,学生也不用请假。但是有的时候学生会的干部就会明晃晃地找上来,递给自己一个条子,说他们有活动不能来上课了。

“我允许你不喜欢听可以不来,但是你有活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不上课?这是什么道理?”张鸣依旧气愤地说。

每每看到那些上课不来,下课也不读书的学生干部,成绩低于全班平均分数还能保送研究生,甚至还能读到博士,张鸣就为非学生干部的学生感到不平。

“他们宿舍的书架上除了学校发的教材,空空如也,这种人怎么能读到博士?”

想到这里,张鸣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报考自己研究生的只要是学生会干部,面试时直接淘汰。

张鸣曾经动摇过,一个不错的学生,本科时自己教过他,对历史很有兴趣也肯学,报考了自己的研究生,面试时张鸣告诉他:你把学生会主席的工作辞掉,我就可以招你。

那个学生没有答复张鸣,过了一阵,张鸣发现那个学生已经进入了保研的名单,于是他又找到了那个学生再次询问是否将学生会的工作辞掉,学生这次告诉他:“没有”。

“我只好说,那对不起,我不能招收你了,你找别人吧。”

那位学生反驳张鸣:“我知道你对学生会有意见,但这个位置应该好人来干。”张鸣笑笑没再争论。

张鸣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不招收这位男生,自己回头有些遗憾,但学生会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认知中,确实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一部分贪图学生会干部头衔的学生,多数都是禄蠹,贪图名利之徒。就算不是这样的人,一年下来,一个好好的孩子,就变得趋炎附势,官气十足。很多学生为了竞选学生会干部,简直是什么事都能干。”

张鸣甚至还见到学生会成员拿着经费吃吃喝喝的场面,那个场景让他痛心。

“好好的一个学生自治组织,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9月2日,“中华全国学联”公众号发布文章《清新阳光的学生会容不得颐指气使的“学生官”》,批评“黑龙江职业学院学姐嚣张查寝”一事。

文章称,学生会工作人员要牢记服务同学宗旨,学生会是全体同学的学生会,各学生会的章程里都有“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会员”等类似规定。学生会工作人员,本质上是从会员中通过一定程序推举出来、为大家做好日常服务的普通一员。学生会工作人员没有居高临下的管理权,也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但文章并没有提出“优越感”的来源。对此,张鸣认为,主要还是利益驱使,高校现在经费多了,活动也多了,里面的名堂就变得和社会上一样,学生会虽然是学生自治组织,却衙门气十足,当这样的组织占据了所有的官方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官气之重,霸道之甚,是不言而喻的。

在张鸣看来,只要有利益倾斜,学生会的状况就不会改变。

同样,有观点认为,高校中的学生会本身就是一场体制的预演,也就是所谓“适应社会”的预演,更是对于层级关系的预演,在不少老一辈学生家长眼中学生会变成小官场,甚至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能“锻炼人”。

既能获利又能“被锻炼”的心态共同促成了学生会“丑陋”的现状。

但很遗憾的是,价值观没有完全定型的学生们,并不能完全领悟一个成熟运作的系统内在逻辑,所以只能粗糙地模仿他们见到的不完全社会中的那一面,且往往是糟糕的那一面,比如论资排辈、溜须拍马、搞派系山头。

黑西装、大浓妆、和威胁性语言,显然是糟糕那一面中最糟糕的。

当权力和利益被当成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替代品时,学生对权力的追求也就演变成了世俗的追求,最终成为一场幼稚、可笑的自我狂欢,随即丑态百出,沦为笑料。

学生会丑闻屡次被曝光,最终其背后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相关的管理是否能改善和提高?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会的情况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

从学生会事件上看,无论是在围城里作威作福的年轻人,还是受欺负的年轻人,都是无比悲哀的,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官僚做派是不对的,却依然被裹挟其中。

不少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才猛然发现,比起通过学习提升的能力,那些因学生会所引发的骄傲,都只是虚假的幻象而已。

(应受访者要求丁奉、秦丽丽均为化名)

微博热议

北京良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蔡雨峰接受审查调查 停靠辽宁锦州港一轮船上发现2例阳性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