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原标题: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

来源:北京时间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14万余名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集结一堂。这种表达能力的退化,也是“重视频轻文字”带来的恶果,这种互动联盟是好事,体现了对文字失语的反思自觉。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说文字失语,好像挺不可思议的,哪里像失语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喋喋不休,没失语啊?其实,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离开这些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便不会说话了。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中,很多组员都想找到一种不那么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

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中,有些人好像特别能“说”,处于表达的活跃状态,但那种表达并非自我的语言创造与生成,而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社会学家伯格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装置范式理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那种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友好性,便捷易上手,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应用界面、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就像一个脱口秀选手依赖着提词器,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了:那什么,是吧,你懂的。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视频|开学季特别风景线!这是全国家长统一的姿势吗? 惊了个呆!千万豪宅隔出20间群租房 多部门整治清出1卡车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