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武汉设立首个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

原标题:武汉设立首个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

武汉设立首个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

武汉晚报讯(记者黄亚婷郭可滢实习生江晓付玥玥)一株毫不起眼的水草濒危后,对生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7月22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水生植物学者杨星宇,开讲了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四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危)——粗梗水蕨在武汉》,目前,武汉学者已经在东湖落雁景区为粗梗水蕨建起首个迁地保护试验点。

东湖落雁景区临湖的一小片水域里,依稀可见叶片呈“鹿角状”的植物,它正是粗梗水蕨。在试验区现场,杨星宇带领孩子们辨认粗梗水蕨,讲解它的生长习性。

杨星宇说,粗梗水蕨的成年植株生长并不需要十分严苛的条件,对水体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就是这样一种看似好养活的水生植物,在1999年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3年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粗梗水蕨被认定为极危物种。杨星宇介绍,粗梗水蕨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主要是水体污染、过度养殖、过度围垦、生境退化等原因。

去年8月,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在本土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和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大规模成片生长的粗梗水蕨。其后一年,专家团队将采集来的野外种群及水体样本进行研究,开展了人工繁育,并在东湖落雁景区建立了武汉首个粗梗水蕨迁地保护研究试验区,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苗眼下长势喜人。

如果粗梗水蕨彻底从江湖里消失,会怎么样?杨星宇说,或许表面上没有太大影响,但植物作为生态链的基础物种,一旦一种植物濒危或消失,可能会有一系列难以察觉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生态链。

武汉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粗梗水蕨在野外大规模成片生长,是武汉湿地生境保护向好的一个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粗梗水蕨的保护就此结束了。试验区里这些人工繁育的粗梗水蕨,能否在这片水域越冬以及完成野外繁殖,还需时间给予答案。

“坨子雨”会常常来“串门” 终身佩戴助听器,不是他前行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