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打智慧!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竣工
7月21日,新洲区首个按照三甲标准建设的医院——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竣工。3000多名建设者历时289天建成了一座高标准智能化“平疫结合”医院。该院预计今年11月份左右投入使用。
“火神山”原班人马
再创“武汉速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内外大部分装修完毕,基础设施设备安装完成,绿植遍布其间。院外若干个喷淋设备同步启动,旋转喷洒着小水滴,为过往行人和路面降温,带来阵阵清凉。
快速建成的背后是专业的硬核实力,中建三局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项目经理刘文昆,曾担任火神山医院项目1号楼青年突击队队长,与他并肩作战的队友中有13人参加了火神山医院建设。刘文昆说:“我们以火神山为标杆,倒排工期,形成了全面统筹设计、技术、组织协调、资源等各方面管理要素的快速建造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条件下,使工程快速推进。”
“1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水塘。如今,医院大楼拔地而起。”刘文昆介绍,该公司闻令而动,争分夺秒,组织建设团队10天开挖土方20万方,28天完成5510根工程桩施工;开工83天,首栋单体——感染楼主体结构封顶;113天,医院主体结构全面封顶;289天,医院建设正式完工。高峰期,8万平方米的作业面,划分为4个大工区、46个小工区全线作战,30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轮番“作战”,进场料具5000吨,消耗钢筋2万吨、混凝土16万方,模板43万方。
据了解,2020年初,中建三局牵头,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项目团队继承和发扬“两山”精神,集成运用快速建造、智能建筑、精益建造、绿色建造四大关键技术,不断刷新武汉医院建设速度。
打造一流
“零接触”智能化三甲医院
为了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做强基层医疗服务,去年我市启动“四区两院”六大公共卫生重点工程,该项目是其中之一。航空城医院按照“平疫结合”原则设计,包含200张传染病床位和800张普通病床位。平时作为三级甲等全科医院使用,遇疫情可快速转换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救治医院。
“院区整体采用‘三区两轴’的总体平面布局设计,感染区、综合医疗区、行政后勤区依次明确排开,各区之间被宽阔的绿化隔离带分隔,相互之间用连廊连接,疫情发生时,可迅速管控连廊,起到阻隔作用。”项目总工程师党皞介绍道。
该院立足多项“尖板眼”,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零接触”智能化三甲医院。项目设计总监蔡慧介绍,医院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医用物流空中传输系统,装有手术包、检验样本、各类包装药品的32台轨道小车和12个气动物流传输瓶,轻松穿梭于各科室间,快速实现资源传递和信息共享,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及接触可能。
为了实现“平时状态”和“疫时状态”的高效管控和快速转换,医院打造了一套“平疫结合智慧后勤运维指挥中心平台”,集“日常运维”“应急指挥”“流程演练”三大职能为一体,既可实现医院疫时状态的“一键转换”、病区管控,又可做到医院管理的需求集中接报、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实现医院的运维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智能高科技型转变。
还有许多“零接触”的理念渗透在细节里,医疗垃圾处理讲求“身份论证”,避免被无关人员触碰;手术部设置专门洁物电梯,连接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部的无菌库房,高效、安全地传递手术需要的洁物;传染病房无需人为监测负压状态,后勤管理人员可远程监控实时状态。
该院还将引进“PIVAS”智能配药系统、医用被服物联柜系统、SP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快速发药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更多的“零接触”高效运营智能化方案。
肩负两大职责打造
“湖北样板”辐射鄂东地区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首任院长由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担任。曾晓勇告诉记者,该院肩负公共卫生保障、居民日常就医两项重要职责,定位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为新洲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还将引进同济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知名专家,为当地居民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同时辐射鄂东地区,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该院项目建设专班负责人、新洲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蔡昌咏介绍,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在医院投入使用前将公交站规划设在医院门口,医院后期将开展医养结合项目。
据了解,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总投资24.3亿元,是新洲区首家“平疫结合”三甲医院。该院由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包含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行政楼、感染楼5个单体,最高单体13层。该院将有效增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产业配套功能,有力提升武汉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样板”。
记者余丹夏通讯员吴渊潘海亮黄漾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