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生产线助力卫星生产率提高40%
机械臂快速、精准地来回作业,一个装着卫星的箱子被精准地推送至仓库的产品架上……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下简称“武汉卫星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中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首颗卫星下线。
据了解,该条卫星智能生产线由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发,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典型特征,满足1吨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AIT)的需求。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颗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根据现在的卫星,尤其是低轨高密度的卫星生产标准,快速制造能力成为卫星产业先进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条件。”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东明表示,武汉卫星产业园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和云制造三个特征。
吕东明介绍,该条生产线通过硬件软件的柔性智能设计,构建卫星智能制造运营管理数据采集,实现柔性的智能化生产;利用数字孪生,打通卫星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流程,实现研发设计、工艺设计、实验验证的协同以及研发设计、工艺设计、实验验证、测试等业务的协同;采用国际领导的云制造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集成,推进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统一平台的一体的数字化企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后续,二院将依托武汉卫星产业园,构建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为特征的卫星产业生态圈,服务国家航天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