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的入党故事|“全国劳动模范”刘鹏:为“中国芯”更强大而奋斗

原标题:我的入党故事|“全国劳动模范”刘鹏:为“中国芯”更强大而奋斗

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枯燥,许多实验都没有办法参考,实验结果失败多于成功,是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国劳动模范”刘鹏

■刘鹏(左二)受访者供图

■刘鹏(左二)受访者供图

掐指一算,我有17年党龄了。

入党的日子记忆犹新,那是2004年12月12日,我还是山西大学物理学院一名学生,当时我正在备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我在学院也算是学霸了,很难的学科,考100分几乎不可能,我都有三门考99分。正是这个原因,我进入学院党支部的视野。我当时想法很单纯,看着优秀的学生入党了,我要向他们靠拢。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当时的党支部书记我并不太熟悉,但我入党时听她介绍我的情况,发现她对我简直是了如指掌。那让我很惊讶、很感动,那时我就觉得,入党真是件特别严肃的事,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信任。

我入党后的第一个重任,就是要考上北大研究生,为学院争光,走上物理专业全国大舞台。后来我如愿以偿了,回头来看,我能成为党员,并被大家看作榜样,对我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来到北大物理学院,实现了我人生中的一大梦想。在北大,我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印象特别深,还去过北京一些红色遗址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也正是在北大,跟着一群全国优秀的物理界的老师和同学,我萌生了人生中更大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在科技创新、在先进材料领域作出更大贡献,为国争光。

进入半导体、氮化镓领域创业,我的导师是学院张国义老师,他是我国半导体领域有名的物理学家。氮化镓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一直以来,缺“芯”少“材”是国内LED照明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那时,学术界认为谁先解决了氮化镓单晶衬底制造设备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谁就会占据第三代半导体战略的制高点。

2008年7月,取得北大物理学院硕士学位后,我随张国义导师来到东莞创业,成立了中镓半导体,也就是现在的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从事LED上游衬底生产的企业,由于研发技术难度大,目前全国同类型的公司也屈指可数。

公司成立初期,生产条件较为落后,我们只能向美国购买零部件自行组装生产设备。由于国际上氮化镓衬底材料十分稀缺,也没有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当时的氮化镓单晶衬底市场价高昂,比黄金还要贵得多。

我的科研主打方向是氮化镓(GaN)衬底材料及生产设备的研发,通俗地讲,就是第三代半导体,这可是“中国芯”崛起的关键。我担任公司生产一部负责人后,肩负起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设备的生产与研发工作。在团队努力下,耗时近18个月,成功组建了一批氮化镓材料生产设备,并在2010年11月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提高2倍,运行状况良好,成品率高。这是当时国内首条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填补我国氮化镓半导体单晶衬底行业的空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现在,中镓科技的此类设备很多,并且还在不断进步。在公司,我不仅是科研工作带头人,也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更应积极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科研中从不懈怠、从不畏难。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枯燥,许多实验都没有办法参考,实验结果失败多于成功,是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多年来,我们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级研究项目,申请的发明专利数不胜数。公司也取得一系列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化成果,许多从实验室走出的科技成果在东莞试产并形成产品,公司产值也逐年攀升。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永远在优化提高,产品永远在更新迭代,我们的产品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追赶,甚至超越。这个领域目前竞争很激烈,让中国在这个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使命”,也是今后很多年为之奋斗的事。

讲述人:

刘鹏,山西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与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创办工作,现为该公司总经理助理。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

文字:韦琼

相关阅读:
家长必看!儿童疫苗接种攻略来了 我的入党故事|师清莲:父亲深深影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