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原标题: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新华社三问肿瘤治疗!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张煜在网络发帖,质疑肿瘤治疗存“黑幕”引起舆论热议。19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立即开展肿瘤治疗有关网络信息调查处置工作,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肿瘤治疗存在哪些乱象?“超纲”治疗是存心牟利还是拯救生命的努力?“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多位三甲医院负责人及医生。

1

“超纲”治疗

是积极拯救还是有心牟利?

4月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张煜用自有账号在“知乎”平台公开质疑有些医生“蓄意诱骗治疗”。4月18日,张煜又发表长文,题为《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早日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张煜在文中还举报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据了解,陆巍目前正处于被调查阶段。此前他从海南回到上海后没有“上岗”,关于其是否违规用药、是否违背医德、是否通过诱导患者治疗牟利等,院方目前正在全面开展相关情况的核查工作。

来自青海的胃癌晚期病人马进仓,是张煜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具体案例。马进仓的女儿马荣表示,在医生的推荐下,家庭条件普通的马进仓接受了近2万元的基因检测以及在院外花费了7.5万元,接受NK治疗。

马荣说,2020年7月末,他们从陆巍医生口中得知医院里就有一个打了NK针好转的病人。“陆医生说他的病人打完针,病灶都消失了。后来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详细讲解了这个针的好处和效果,还提到这个针给别人打一针5万多元,因为打针机构的负责人是他熟人,如果我们打就给我们便宜一点,一针3万元,我也抱了一丝希望。”马荣说,出于对医生的完全信任,他们接受了这种细胞疗法。

据了解,NK治疗是通过采血来采集病人体内的细胞,扩增、激活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来杀灭肿瘤细胞。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谭亚敏表示,NK细胞输注属于免疫细胞疗法。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领域里的热点研究方向,但目前基本属于临床研究项目,患者入组参与的临床研究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批,并且为免费使用,国家药监部门并没有批准NK细胞治疗可以用于临床肿瘤的正式治疗。

马荣提到,她后来拿着陆巍的处方和治疗方案又咨询了其他肿瘤科医生,得到的回复是处方里有三种抗肿瘤药物对马进仓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NK治疗方案也并不可靠。

记者采访了解,类似细胞疗法的“超纲”治疗,以及其他超适应证用药、未按照临床指南治疗在肿瘤终末期患者治疗中较为常见。上海一高校相关研究所负责人表示,肿瘤治疗复杂且不少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无论是患者及家属,还是医生都有尝试新药物或是前沿方案为患者争取最后机会的想法。但是不排除部分医生是因为专业知识欠缺,导致治疗方案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

“不排除个别医生道德缺失、单纯为了追求利益,但我认为不是主流。”浙江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表示,该个案真相如何、如何判断,还是要看最终的调查结果。

2

个性化方案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花了这么多钱治疗,爸爸还是走了。”面对亲人的离世,马荣十分遗憾。

多位受访临床医生认为,肿瘤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虽然现在已不再是“谈癌色变”的时代,但癌症的治疗依然是艰难的医学课题,公众应理性地看待医学的局限性。

奋力挽救患者生命的前提下,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个性化方案多少会有‘搏一搏’的成分,这就要求医生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充分解释不同选择的利弊和风险,尊重患者本人和家属意愿,做到保持沟通、医患共商。”浙江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说。

多位医生认为,大多数患者都是信任医生、通情达理的,引发质疑和不满的,往往是不规范的治疗过程、不充分的沟通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表示,减少肿瘤治疗过度医疗需要严格落实肿瘤治疗规范,包括加强院内处方审核评议等方式,严格对医生处方的监管审核,将肿瘤终末期患者的超适应证用药和疗法、辅助用药等作为监管重点。

今年3月1日开始,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对医疗机构内抗肿瘤药物的遴选、采购、储存、处方、调配、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等,进行全过程管理。

关于个性化方案、超适应证使用等问题,管理办法规定: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应当制订相应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的循证医学证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

“以患者的获益而非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并在患者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治疗,这样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相信大部分通情达理的患者家属都能接受。”程向东说。

同时,多位临床医生表示,严格查处违规案例的同时也要避免矫枉过正。严格划分错误过时与前沿探索的治疗边界,避免让医生只敢采取防御性的保守疗法,减缓医学进步的脚步。在监管中,既要严格制定和落实肿瘤治疗规范的红线,同时也要尊重医学实践的客观规律,给予医生尝试创新药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一定空间。

3

如何看待敢说话的“张医生”?

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青海胃癌患者案例,揭开肿瘤治疗黑幕

新闻链接:

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引关注!

来自青海的患者家属还原治疗全过程

日前,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发贴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引发持续关注。医生在贴中呼吁国家设立医疗红线,任何明确违规且损伤患者生命权益的不良医疗行为,必须从重从快处罚。国家卫生健康委4月19日回应称,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此外,这则发帖附上了一则来自青海的病例——胃癌晚期病人马进仓,到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求诊,治疗医师为普外科医生陆姓医生。在陆姓医生的推荐下,家庭条件普通的马进仓接受了近2万元的NGS测序、昂贵且不合法的NK细胞治疗,同时可能被滥用了很多辅助药物。

患者家属:医生主动推荐基因检测

在医院楼道刷POS机支付费用

昨天(22日)下午,患者马进仓的女儿马荣接受媒体采访,回想父亲求医治病的半年,她一度泣不成声。“我真的很痛苦,陆医生现在一直不回应,不管对错,我只想让他站出来回应这件事。”

2020年6月,马荣的父亲马进仓因腹痛,在青海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接受了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肝内多发实性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接下来的检查中,他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被确诊为胃恶性肿瘤。随后家人前往北京一家医院检查。

△患者第一次在海东市进行超声检查

△患者第一次在海东市进行超声检查

马荣回忆称,北京的一名医生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建议回老家治疗,费用也会少一些。如果在北京治疗要等床位。

马进仓的姐姐,也就是马荣的姑姑同样罹患胃癌,彼时经人介绍,在上海某三甲医院接受诊疗。当年7月1日,马进仓一家人也来到这里。第二天,他们见到了治疗医师——该院普外科的陆姓医生。据马荣称,当时陆姓医生就联系外公司给马进仓做了NGS基因检测,即二代测序技术,价值18600元。

△NGS基因检测介绍

△NGS基因检测介绍

马荣表示,陆姓医生拿着POS机要求刷卡时,自己心里就很是疑惑:为什么要在楼梯口的窗口交易?不过,“当时哥哥在场,他说姑姑也是这样做的。”

△NGS基因检测的刷卡小票

△NGS基因检测的刷卡小票

收钱、抽了两管血后,基因测序公司的工作人员用塑料袋装好带走。马荣说,随后在一间没有其他医务人员的会议室里,陆姓医生与他们进行交谈。

“他说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活三年完全没有问题,还说能争取活到5、6年。”马荣回忆道。

患者家属:医生诱导高价治疗

称可联系外公司给优惠价格

马荣表示,7月末,他们从陆姓医生口中得知有一种NK针,而医院里就有一名打针好转的病人。马荣给记者提供的一段与陆姓医生的通话录音中,对方明确表示建议“加NK细胞治疗”。

(陆姓医生)录音:我是建议在头上,特别加强一下,一开始一定要努力,所以再加一个NK细胞治疗,会恢复得更好,或者更容易产生效果。

对此,马荣解释称自己对复杂的医学名词还不是很理解,为了方便回听,才有了这段近10分钟的录音。在电话中,陆姓医生给她举例,需要“探照灯”和“雇佣兵”帮着消灭癌细胞,但“雇佣兵”较贵。

(陆姓医生)录音:关键是靠“探照灯”,靠你的免疫细胞,靠自己的“警察”对不对?因为“坏人”多的时候,就把你免疫细胞消灭了,你是不是要在外面请点“部队”来?外面“部队”就相当于“雇佣军”,它比较贵。

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马荣解释,“探照灯”指的是一种5600元的PD-1免疫针,“陆姓医生联系外面的人,我们买的药”;“雇佣兵”则是每针3万的NK针。

△提供给马荣的NK细胞治疗手册

△提供给马荣的NK细胞治疗手册

对于马进仓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是家人听到陆姓医生的推荐,再三犹豫下,先打了PD-1,又接受了NK细胞治疗。

据悉,NK针是他们和马进仓的姐姐、同样罹患癌症的马秀兰“拼”的:打五针送一针,每人花费7.5万元,合计15万。

在马荣提供的通话录音中,陆姓医生表示,“我想你们经济一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所以我在跟他们的老板聊,可以给你最便宜的价格。”

诊疗适用性及合法性渐受质疑

专家:所用的NK细胞治疗未被批准

然而,随着帖子的发布,这种疗法是否适用于患者,及其临床使用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

在马荣所提供的一份父亲接受的NK细胞治疗说明中,NK细胞在人体血液中占白细胞总量的10%左右。有媒体援引专家的观点,采集足够的血量、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是进行自体NK治疗的重要条件。

马进仓家属回忆称,在这家公司中,既没有大量采血也没有历经很长的细胞培养时间。从介绍NK细胞疗法到打针,前后不到十天。甚至还表示,“我妈妈跟我说那个地方就是一个美容院,墙上挂着美容的照片。当时经理还向她介绍打针可以去皱、去斑。”

△马荣的父亲接受NK细胞治疗,受访者供图

△马荣的父亲接受NK细胞治疗,受访者供图

同时,马荣的微博上有一名关注者持续向其私信。马荣称,这是一名病友,他看到了马荣的医院定位后,私信表示不要相信陆姓医生,起初自己没有理会。随后对方推荐了一位张医生,马荣与推荐的张医生取得联系后,张医生却表示其父目前所用的好几种药,并非用于治疗胃癌。

渐渐地,马荣开始怀疑治疗方法。

国内某知名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国内药监部门并没有批准NK细胞治疗可以用于临床肿瘤的正式治疗”,这意味着不能用于商业化的治疗,即使个别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项目,也是不能收费的。

他还表示,“给患者使用NK细胞,是否得到使用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和医院的批准?如果没有批准,属于违法使用。”

陆姓医生曾参股NK细胞治疗相关企业

患者家属:希望调查清楚,还癌症患者公道

连日来,记者一直尝试联系陆姓医生及其所在医院,但未有进展。

虽然陆姓医生曾向媒体否认将NK细胞治疗推荐给了患者,但工商信息平台显示,陆姓医生曾在2014年参股关联企业,2015年退股。

△显示陆姓医生为NK细胞治疗企业相关公司的历史股东

△显示陆姓医生为NK细胞治疗企业相关公司的历史股东

尽管有观点认为,对治疗医生来说,癌症晚期患者有时候就是“放手一搏”,但国内知名教授认为,前沿性研究和应用也要建立在规范、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基础之上。

马进仓的诊疗过程被披露之后,相关报道引发网络热议。而马荣表示,在父亲治疗的后期,陆姓医生就很少回复他们的信息了,即使关注度如此之高,也并未有更新的回应。

(马荣)录音:大概前天医院给我打了电话,问我诉求是什么。我说之前我投诉了你们也不管。不要冤枉一个好的医生,也不要放过一个坏的医生。如果他是原始股东,不一定让多少人打了这个针。我现在想把事情调查清楚,还所有患癌患者一个公道。这短短的半年,好像是我这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半年。

对于医生的执业行为、企业违规进行NK细胞治疗,医院、上海市卫健委、药监部门是否已介入调查?后续将有哪些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来源:新华视点、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四川南充一押运保安中枪身亡 银行:押钞业务系外包 重庆8岁男孩上学途中被狗咬死,知情人称第二天是孩子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