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工业生产全面恢复 居民收入持续回升

原标题: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居民收入持续回升

一季度武汉GDP实现了58.4%的高速增长,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劲分析一季度武汉经济运行情况,认为有四方面特点。

生产需求持续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3.3%,民间投资大幅增长4.07倍

工业生产全面恢复。一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9%,拉动GDP增长21.4个百分点,贡献最为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0%。35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均同比正增长,其中25个行业增速超过100%,18个行业已恢复或超过疫情前的生产水平。

服务业较快增长。1至2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1%。十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外,其他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5%。

投资大幅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3.3%。特别是民间投资大幅增长4.07倍,高于全市投资增速64.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9.6%,创去年2月份以来13个月新高,显示市场预期向好。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559.1%、330.8%和290.9%。亿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2026个,同比增加309个。

消费稳步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4%。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42.4%、74.7%和145.0%。进出口增势强劲。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2.2%,出口额增长123.4%。

民生保障稳健有力:

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居民收入持续回升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我市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25.6%。“四上”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4%。

居民收入持续回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3.1%、31.9%。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3月份下降2.2%,运行在合理区间。

民生领域投资向好。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5.9倍、9.5倍和3.4倍。

新兴动能显著增强:

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工业机器人、光纤产量大幅增长

新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5%,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0%,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5.5和113.0个百分点。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2.3%、208.5%和158.7%,增速均在三位数以上。

新产品产能提升。一季度,我市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工业机器人、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8倍、3.3倍、1.3倍和1.02倍。

新业态不断涌现。直播带货、远程办公这些新模式发展迅猛。一季度,限上企业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67.7%。其中,限上住餐业通过网上实现的餐费收入增长474.1%。

新动能持续发力。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68.81亿元,增长106.6%,高于全市GDP增速48.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27.1%,占比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

市场活力继续提升:

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2%

市场主体数量增加。一季度,我市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同比增长236.1%。其中新登记企业2.5万户,同比增长162.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286户。

企业效益不断改善。1至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4倍。29个工业行业大类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增长面82.9%。

先行指标持续向好。一季度,我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2%,全社会货运量增长166.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70%,市场预期明显提振。

记者马振华

【解读一季度】

武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恢复

昨天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陈小清分析了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情况。

陈小清说,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各项收入齐头并进。

保就业措施落地见效,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经济形势稳定向好,就业帮扶靶向发力,援企稳岗成效显著,农村地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一季度,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9036元,占全部收入的58.6%,增长28.2%;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4099元,占全部收入的45.7%,增长33.0%。

保主体政策持续加码,经营净收入恢复增长较快。一季度,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1654元,增长52.2%;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2181元,增长42.5%。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减税降费精准有效以及农业生产回稳向好和乡村旅游日趋回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是城乡居民经营净收入快速恢复的源源动力。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养老金标准的连续上调,脱贫攻坚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外出从业规模迅速恢复等因素有力促进了转移净收入的稳定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转移净收入2953元,增长6.6%,较2019年同期增长11.4%;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2055元,增长22.2%。

记者马振华

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9%

一季度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9%,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陈小清对此进行了分析。

 CPI同比下降1.9%,主要是上年同期较高基数导致CPI下跌约3.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1.4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1%,其余包括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各类商品与服务价格均呈不同幅度下降,降幅在0.1%和3.3%之间。

今年元月份,受外省疫情多点散发和节日因素叠加影响,鲜菜、猪肉、水产品等价格上涨,CPI环比上涨0.9%;2月份,春节效应影响环比继续上涨0.9%;3月份,鲜菜猪肉价格回落,环比下降0.4%,与全国、全省走势一致。从阶段性波动看,总体运行保持在温和合理区间。

武汉市强化内需拉动,千方百计促消费,受抑制的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不断回升。

关于后期CPI走势,陈小清认为,五一临近,旅游市场消费回暖,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行业加快恢复、农副产品进入供应旺季,食品价格稳定运行基础较为牢固。预计后期居民消费价格将能继续运行在稳定区间。

记者马振华

相关阅读:
意大利“幽灵职员”旷工15年 因吃空饷而被捕 为找实习 法国大学生自费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