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亲爱的孩子,祝贺你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幼小衔接教育探秘

原标题:亲爱的孩子,祝贺你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幼小衔接教育探秘

在美丽的松山湖畔,百花洲旁,有这么一所公办小学——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松湖一小”)。它还有另一个可爱的名字“爱在松湖一小”,这是一所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态智慧型现代化学校,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它拥有110平方米的一间间大教室,有近800平方米的大型生态儿童图书馆,还有大草坪、百果园、百花洲、生态池、玫瑰园、空中农场……它是孩子们内心向往的“巴学园”。

2018年10月12日,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来访,他说:“未来,学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将会越来越多,而这种国际化接轨就应该从公办小学的‘国际化’开始。从松山湖第一小学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

2019年10月22日,全美“最佳教师”雷夫来了,他说:“这简直是一座像城堡一样的学校!老师们所做的事正在改变世界并使之变得更加美好……”

就是这样一所崭新的学校,创办三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今年9月,松湖一小将迎来她的第四批一年级小学生。一个个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豆包”会迎来怎样的小学生活?怎样的环境和课程才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幼小衔接”的软着陆?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松湖一小,从一间间生态教室开始,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我爱你,中国”项目式课程

■“我爱你,中国”项目式课程

一间教室的密码,为生命做准备

在学校,儿童学习和活动最多的地方还是在一间教室里。一间教室的生态是怎样的,儿童生长的模样就会是怎样的。学校从建校以来,就秉承“生态教育”办学理念,将儿童的终生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节律,在此基础上,倡导构建一间间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生态教室。

和谐温馨的教室布置。教室根据师生活动内容的不同划分为教学区、阅读区、饮水区、教师办公区、作品展示区和物品放置区等。这种功能分区不但充分利用了物理空间,而且可以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

在这间教室里,没有讲台,如果有需要,师生可以坐在地毯上上课;也没有传统教室内“秧田式”的课桌摆放,让课堂回归小组学习的模样。阅读区放置了小型书架和舒适的坐垫,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教室后面的整面文化墙可以为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平台。低年级实行“包班”管理,两位老师在教室内办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

“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构建生态教室的基础,这些尝试与改变旨在让教育回归儿童的立场,让建筑表达教育。

富有生命力的教室名称。一个美丽而有内涵的教室名称会为教室文化的构建提供源头活水。在开学之初,学校的老师们就对教室文化进行了初步构想。李卓月老师将教室命名为“小蜗牛教室”,她坚信尽管有的孩子爬得很慢,但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努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能朝金字塔顶端前行。池文蓉老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小种子,每粒种子都不简单,它们从发芽、扎根、生长到开花,整个过程虽漫长艰辛,但终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希望愿每个孩子都像种子一样倔强而顽强地生长,这便是“小种子教室”的由来……

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小海豚教室、小叶子教室等,不仅如此,教室名也贯穿于学生生活,老师们对学生的称呼也是“小海豚、小叶子”,让学生时刻明白这个名字赋予自己的意义。

师生共建共创的教室规则。自由与规则往往相伴而生,在一间教室也不例外。开学第一天,一年级很多班级选择了《大卫上学去》作为课程的开启,也作为教室文化的开启。小袋鼠教室的赵老师把大卫第一天上学的故事讲完后,孩子们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过后,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奉献出自己的“金点子”,经过集体的头脑风暴,班级公约正式诞生。对孩子来说,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公约也更加乐于遵守。

每一个声音都应该被听见,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老师们用故事化的方式让规则慢慢落地。以“尊重与爱”为底色的师生关系,也在开学初的这场“班级公约”制定的班会活动中建立起来了。

温暖积极的教室氛围。“早上好!资悦,今天晨圈时你的歌声真好听!动作也非常优美!”“谢谢你的赞美!刚才诵经典时,你朗诵得特别流利,还特别有感情呢!我要向你学习!”每天晨诵的班级叙事,小袋鼠教室里经常会听到这样赞美的对话,让课程与生活链接,用这样的方式让教室充满鼓励、关心与爱。

共读书目同样也对班级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太阳教室在共读《香草女巫》时,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一句女巫咒语,如“说早安,问声好。女巫咒语要记好,没有微笑就失效”“风轻轻,云朵朵,你的微笑照耀着我”……每天的咒语和孩子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相关联,当孩子和女巫对话时行为习惯也在慢慢改变。

一间间生态教室也是在逐步的丰盈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规则,有了自己教室的生命特点。学校的生态教室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一间孩子学习生活、接受课程熏陶、生命逐渐成长的场域。作为一间间生态教室的缔造者,老师们正在努力消除恐惧,不断地用爱与尊重去滋养孩子的身心……唯有此,才能带领学生创造一间间心驰神往的生态教室,才能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别样的生态课程,共享一段生命历程

“上一年级了,要乖乖听话!小学的老师都很凶的!”“上课要端端正正坐好,不许讲小话!”“自己的物品要自己整理,别丢三落四!”……相信许多父母都对即将上小学的孩子说过类似的话,将小学描摹成一幅“可怖”的样子!

诚然,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学习旅程的重要跃升,学习的方式和环境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一个懵懂的6岁孩子,上半年还是幼儿园里的“宝宝”,在游戏中徜徉,在故事中嬉戏,时不时加顿简餐。到了下半年,突然被“关进”小学,被要求“端正坐好”。这种变化对孩子来说,似乎有点剧烈。在幼小衔接的关键节点,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实现平稳的软着陆呢?

在松湖一小的老师们看来,说教是苍白而无力的,真正能够给到孩子们帮助和滋养的是适合他们的课程。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首先迎接孩子们的是《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交了好朋友》主题项目课程,孩子们从儿歌、绘本入手,学习入学规则,熟悉学校环境,学会与身边的同学交朋友。在开学周,孩子们的课堂就围绕着“如何在新新的校园里,做好新新的自己”开展一系列生态教室文化创建、班级公约、学科“开学第一课”等学习历程。这就是一年级的始业课程,孩子们在课程中浪漫地感受,慢慢获得安全感,实现软着陆。

一年级的始业课程只是学校生态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细微板块,整个课程群的设计和实施才是助力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

在松湖一小的生态课程体系中,基础性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夯实不同学科所需的重要知识与技能;综合性课程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基于主题项目进行体验式学习;拓展性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发展,以“科学、人文、体育、艺术”四大类别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助力学生成长;融通性课程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将传统节日、非传统节日、学校节文化等融入课程之中,让校园活动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每个年级,学校都会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开展相应的主题课程。每个主题之间,呈现从浪漫感受到精确学习,螺旋上升的趋势。比如从一到三年级,孩子们都会学习春天课程。从一年级《发现春天》,到二年级《春天里,做一件美丽的事》,再到三年级《在春天里长大》,孩子们从观察、发现春天入手,感受春天的美,举办春的庆典。

进入高年级后,孩子们的学习进入更加精确的阶段,确定了以“项目式学习”和“走班制”相结合的课程方式,给学生提供一道丰盛的课程“自助餐”。“走班制”就是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班级、一间教室,而是或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或根据教学模块的差异,或由孩子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生在相应的教室里流动上课。

课程的样子,决定孩子的样子。课程在关注知识视野的同时,同样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历时三年,松湖一小每学期的开学日都以各不相同的桥梁课程开启——2018年秋天,孩子们通过创作面具,开启在松湖一小新的学期;2019年的春天,孩子们在开学仪式上种下一颗颗种子,与春天共同成长。2020年秋天,孩子们用自己的笑脸照片换取老师手中的秘密贴纸,“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新学期的班级所在。

教育要真正实现人的回归,回应时代挑战,不应再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教育工厂”,不应再是“单品量产的庄稼田”,而更应该像“森林”的样子——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应生命成长的课程资源,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连接你我,为生命成长赋能

■“我们在成长”第二届校园戏剧节

■“我们在成长”第二届校园戏剧节

松湖一小自创办以来,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创新办学模式,引进“全课程”理念及资源,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以课程建设来引领学校的文化发展。在课程建设的路上,得到了大批专家的支持。

中文全课程教育体系开创者李振村先生、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常丽华到学校示范引领,培养了一大批课程建设的“种子教师”;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章勤琼教授、梅培军博士深入课堂,用学科前言理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依托广东省陈晓燕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促进学校数学科组“品牌课堂”的建设工作……专家团队为松湖一小的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动力。

不仅如此,在松湖一小,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行动支持一小、用语言肯定一小、用文字记载一小,他们是可亲可敬的家长朋友。在“一小家园”的共建中家长与老师一直携手同行。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引领之下,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父母讲堂”“开学仪式”“散学仪式”“校园文化艺术节”“亲子运动会”“儿童戏剧节”“生日课程”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家长们既是学习者、又是分享者。他们有机会与名家对话,学习最前沿的育人理念;他们与教师对话,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彼此对话,分享家庭教育的思考和经验。作为孩子们的父母,他们同孩子一样,一直在学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截至目前,在学校“生态教育”理念的吸引下,松湖一小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校有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名,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2名,副高级教师4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市学科带头人4名,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名,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名。同时学校不断创新,大胆引进“特殊”人才,改变传统学校的人才结构,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一大批毕业于影视戏剧、播音与主持、传播学、软件工程、陶瓷艺术、环境科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等专业的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摆渡人。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正门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正门

暮春四月,松湖一小繁花似锦,第一批学子种下的14株果树有的已经挂上了青青的果实。就像这所年轻的学校,虽创办时间不长,却凭借创新思维和辛勤耕耘获得了诸多荣誉——

学校获批为“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在东莞市经典诵读大赛中两度获得特等奖,教育实践受到《当代教育家》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荣誉给人以鼓励,更给人以鞭策。对于松湖一小而言,她最大的荣誉在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今年9月,松湖一小的芳草地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会在蒲公英大草坪上奔跑欢唱,迎风飞扬!

文字: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罗方、李莎、汤铭、赵梓含、阳海林、曹静、蔡敏胜

图片:学校提供

相关阅读:
最惨前夫!妻子婚内出轨还锒铛入狱!但法院判他还370万… 新东方在线回应“裁员”传闻:不存在集中裁员的动作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