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京报:“电视神医”余波未了 “网络名医”为何又来?

原标题:“电视神医”余波未了,“网络名医”为何又来?|新京报快评

打击“网络名医”,加强规范相关网络平台是重要一步。

▲医疗行为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直接相关,无论网上还是网下都当严格规范。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医疗行为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直接相关,无论网上还是网下都当严格规范。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舒致

继“违背祖宗”的“电视神医”被曝光后,4月4日,媒体又起底了“网络名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据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网络已成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受害人2.9万人,被骗钱财高达1.9亿元。

尽管跟“电视神医”一样卖弄玄虚、招摇撞骗,但“网络名医”却很少引人注意,直到此次被媒体起底。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与“电视神医”相比,“网络名医”的危害无疑更大,更有甚者还跟网络电信诈骗合流,殊为恶劣。而这些所谓的“网络名医”,大多较为分散和隐蔽,有的干脆就是冒名或者是虚构的人物,这就使得相关治理和打击,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媒体报道就提到,网络上享有盛名的“老中医许国怀”根本不存在,而“名医胡学平”只是个会扎针灸的退休厂医。但利用“网络名医”敛财的暴利却是惊人的,如,价值30元的膏滋甚至能卖到近2000元。但更大的危害还不在于此,有些“名医”人假药也假,,不仅耽误患者正常治疗,更可能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可见,对于“网络名医”这样的社会毒瘤,需以“猛药”加以“疗治”,加大打击已刻不容缓。相比“电视神医”,“网络名医”的打击难度虽然更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循。比如,大多数“网络名医”,往往把搜索引擎等网络平台作为其获客渠道,加强规范相关平台,就是重要一步。

事实上,对于平台医疗广告泛滥和不规范等,监管层面早已有过明确规定。但此次曝光的“网络名医”问题表明,治理效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相关措施也仍有针对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比如,媒体报道透露,这些违法的“网络问诊”,多通过某社交通讯平台进行,这就需相关平台运用技术手段与相关规范,对此进行精准锁定和打击,同时加大对用户的风险提示等。执法部门和基层社区,也可像重视电信诈骗一一样,重视“网络名医”骗局的蔓延和危害,通过主动执法、针对性宣教等方式,提升公众防骗意识。

从相关判决来看,当前,一些执法部门正在加大对“网络名医”的打击,相关行动的力度当继续保持和强化。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的是,这种打击往往是在危害发生之后,要彻底割除“网络名医”的毒瘤,更重要的当是联合执法部门、网络平台、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完善日常综合治理,不给类似“网络名医”等违法医疗广告和营销容身之地。这不仅能更有效捍卫公众健康安全,同时也是建设风清气朗网络生态空间的需要。

□舒致(媒体人)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阅读:
官方通报“部分沪宁城际铁路列车晚点”:风筝缠绕接触网致设备故障 官方回应"甘肃酒泉一中学班主任收取学生罚款":已通报批评 督促退还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