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武汉市被授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原标题:武汉市被授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武汉市被授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武汉亮出又一国家级名片。4月1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培训班,并为全国首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正式授牌。武汉市捧回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奖牌,并在大会上以“完善优化政策引导型模式推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题,作交流发言。

武汉为何能频频收获“国家级”名片?记者获悉,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以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发挥政策杠杆效应,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发力,积极探索“政策引导型”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

 1609亿元签约文旅项目,

众多大型集团看好武汉

 3月,武汉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大会举行,共签约3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9.06亿元,众多大型集团纷纷表示看好武汉、投资武汉,希望能与武汉深化合作和交流,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项目支撑进一步增强。

近三年来,3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4A景区5家、高端酒店10家。政策杠杆效应撬动了文旅消费,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也为武汉市捧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奖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3000万补贴,

鼓励引入高品质演出

曾几何时,江城剧迷感叹,想看重磅演出,只能去北上广。但是最近几年,武汉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的世界级演出越来越多。

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近三年来引进国际A类演出320余场,世界排名前十的交响乐团中有八家到汉演出。

今年4月,武汉再迎文艺盛事,赖声川导演的明星话剧《如梦之梦》将全国巡演首站定在武汉,吸引各地剧迷抢票来汉。

武汉对剧场剧院引进高品质文艺演出给予政策奖励,每年给予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运营演出补贴近3000万;持续举办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节、中华戏曲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引导了文旅产业高品质发展,提升供给质量。

去年,武汉还积极引进一系列全国知名品牌文旅活动。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逆势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7.6%。

 13.2亿元!

打造全国体量最大的灯光秀

 4月1日,两江游览恢复游船餐饮航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两江游船,观看两江四岸灯光秀。上周末,欢乐谷、花博汇、木兰草原、凤娃古寨等景区纷纷备下夜场活动,为全国游客提供夜游新选择。

目前,武汉已创建出具有特色亮点的文旅品牌。三年来,我市利用地方债资金13.2亿元,打造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天然景观灯光秀——长江灯光秀,中央电视台5次直播。

热涨3成!

赏花季全国游客纷沓而至

 3月份,90后导游张雪莲连续忙碌了近一个月,接待的游客来自湖南、广西、安徽、江西、北京等。

去年8月—12月,“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期间,全市A级景区免费向全国游客开放,省、市、区三级财政投入景区门票补贴资金4.9亿元,同时出台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汉”。活动期间,全市参与活动的44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148.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47%;全市星级旅游饭店营业收入从10月起实现正增长,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7.1%。武汉旅游市场快速回暖。

惠游、惠民,引爆的人气热度依旧在延续。今年3月,武汉开展“相约春天赏樱花”赏花游活动,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据携程平台统计,3月3日-21日,武汉樱花搜索量暴增1063%,全市景区门票、酒店、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30%、19%、6%和13%。

下一步,我市将以深入推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文化强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新篇章,为促进武汉“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大武汉建设作出贡献。

记者黄丽娟通讯员武文旅

相关阅读:
3岁孤独症男孩爱听地铁站刷卡“嘀嘀”声 清明期间高速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