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GABA神经元的REV-ERB基因控制胰岛素抑制肝脏糖异生的昼夜节律,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糖代谢的时空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策略。

这一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丁国莲课题组、美国贝勒医学院孙正课题组,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课题组等合作完成。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据悉,专家在临床上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发生“黎明现象”。这部分患者在夜间或白天大部分时间内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但在黎明时分尤其是早餐后呈现高血糖,提示此类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敏感性的节律异常。

经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分尤其是早餐后呈现高血糖,与REV-ERB-α和REV-ERB-β的表达节律异常相关。因此,该研究对糖代谢中胰岛素敏感性节律的调控机制的揭示,不仅是对生理现象的阐释,也为困扰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提供机制解释和治疗建议。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对小鼠和人类的研究就已发现,糖代谢中的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生糖在觉醒前后达到高峰,以防止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并为觉醒后的神经认知和运动活动提供能量;与此同时,肝脏对胰岛素抑制糖异生的敏感性也在觉醒时达到高峰,以应对预期即将到来的进食行为,促进吸收膳食营养,补充在睡眠期间减少的能量储备。

正是这两种机制相互制约,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着血糖在一天当中的稳定。然而这种胰岛素敏感性昼夜节律的生理调控机制如何,此前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总台央视记者王殿甲)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侠客岛:墓地贷、彩礼贷,贷款哪能这样干! 俄罗斯一女子因与人打赌留长发17年 头发长达1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