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莞妈妈”陈丽芬给众多来莞务工人员搭建了“家” 让更多人将大爱延续下去

原标题:“东莞妈妈”陈丽芬给众多来莞务工人员搭建了“家”让更多人将大爱延续下去

芬姨再也无法和她一手创办的金韵台艺术团(以下简称“金韵台”)的团员们一起进行公益演出了。3月17日上午,芬姨因在楼道摔倒经抢救无效后去世,享年87岁。

芬姨虽已离去,但芬姨大爱精神从未离开,更多的人表示要将这份大爱延续下去,让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成为他们对东莞这座城市最深切的情感。

“东莞妈妈”陈丽芬给众多来莞务工人员搭建了“家” 让更多人将大爱延续下去

■2017年1月,芬姨荣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她走上舞台分享自己和金韵台艺术团的故事

带领外来务工人员组建艺术团

芬姨本名陈丽芬,莞城人,1934年出生。年轻时曾赴香港打工,经历过背井离乡的孤独与辛酸。她本人喜爱热闹和参与文艺活动。退休后,适逢莞城的文化广场竣工,且离她的住所近,她便开始拉着小音箱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广场上表演唱歌跳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表演者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一群人,并有了固定观众。

芬姨团队里有一大批生活在文化广场周边的来莞务工人员,他们参与演出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芬姨认为,这些来莞务工人员为东莞建设贡献了力量,但他们大都在工厂里工作,业余缺少健康的娱乐和交流的平台。这让她想起自己年轻时背井离乡的那段经历,她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想通过组织音乐表演等活动丰富他们业余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交流平台,排解苦闷与孤独。

她的这个想法终于在2006年实现了,在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金韵台艺术团”——一个以有文艺爱好和特长的来莞务工人员群体为主体的群众性文艺团队应运而生。

艺术团忠实粉丝朱先生说,观看金韵台表演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金韵台刚成立的时候,我就在这里观看表演了。当时,我正在文化广场散步,偶然间看到他们的表演,虽然舞台有点简陋,但是演出内容十分精彩,深深吸引了我,每逢周二、五晚饭后到广场观看金韵台的表演已经成了我的固定安排了。”朱先生说。

■芬姨和金韵台艺术团的成员在节目成功演出之后合影莞城供图

■芬姨和金韵台艺术团的成员在节目成功演出之后合影莞城供图

给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一个“家”

“金韵台”吸引众多来莞务工人员加入,芬姨对他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她不仅是“金韵台”的团长,更是这群人心中的“东莞妈妈”。金韵台成了来莞务工人员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更成了不少人的“家”,甚至芬姨的大爱感动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芬姨对待团员如同对待儿女一般,接受过她帮助的人不计其数。她帮助过团队身患癌症的成员募捐筹款、探望关怀、帮助团员调解家庭矛盾、帮助失业的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2013年,“金韵台”的文化志愿者刘峰不幸患上了鼻咽癌,得知这个事情,芬姨特别紧张,探望他之余,她动员团队一起献爱心,自己掏出退休金去支持刘峰,后续也非常关心他的妻子和家庭状况,如同家人一样。

芬姨一直用行动,鼓励着年轻一辈努力创造美好未来。“如果没有金韵台这个平台,我可能一辈子都在卖报纸,金韵台改变了我们许多人的人生。”因患小儿麻痹症身高只有一米二的河南小伙子张卓之前一直靠卖报纸维持生计,机缘巧合下,在2010年加入“金韵台”,热爱唱歌的他锻炼了能力,后来独立承接商演,更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

芬姨心系团队,时刻与团员们在一起。2017年3月,芬姨受邀参加央视群众文艺品牌栏目《群英汇》的演出录制,她最惦记的是如何将大家一同带过去。最后她想到了办法,临行前她与大家合影,把团友们的合照带到了北京一起录制节目并赠与央视《群英汇》节目组。在2017年初,“广东好人”现场访谈中,芬姨曾道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金韵台艺术团能够走遍东莞所有镇街,为大家带去更多来莞务工人员的公益演出。”

■金韵台艺术团在文化广场凤凰之约舞台演出莞城供图

■金韵台艺术团在文化广场凤凰之约舞台演出莞城供图

让更多人将这份大爱延续下去

《商品与质量》周刊社编辑部主编朱爱民在得知芬姨去世后,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悼念文章,“我的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老人家在朋友圈看到消息,由于不会微信支付,还委托他人献爱心。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肆虐,满城口罩脱销时,芬姨直接联系我,要送我20个口罩。她的口罩也是别人送的,但她说自己少出门,我天天在外跑,更需要口罩。在她居住的老校区临时隔离的铁栅栏内,芬姨将20个口罩送给我。让我在那个疫情肆虐的春天,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朱爱民遗憾地说,去年他曾去看望过芬姨,陪着她一起看电视、聊家常,当时芬姨很开心。“临行时,我说年后再来看她。她说不用耽误时间。我说,一定要来的!没想到她走得这么突然,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将这份大爱延续下去。”

芬姨生前因患“帕金森症”导致右手活动不方便,眼睛做过白内障手术,然而她依然坚持亲自策划参与金韵台的每场活动,关心这群外来务工人员。她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个活动,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做下去!”每到活动时,她坚持自己搭车或走路到文化广场开展活动。她依然是金韵台的灵魂人物、精神领袖,更是文化广场的一道风景,是东莞的一股暖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魅力。因为芬姨的努力与坚持,让更多来莞务工人员在东莞有了家的感觉,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成为他们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情感。芬姨的大爱精神,培育着广大来莞务工人员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

因为芬姨的贡献与影响力,她获得了多项荣誉与多方的肯定。芬姨被人民网称为“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代表人物”,先后荣获“优秀文化志愿者”“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广东省优秀文化志愿者”“东莞好人”及“广东好人”“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文字:尹金钟

摄影:郑家雄

制造车祸,杀妻骗保!警方调查发现,这是第二次… 东莞市文明办慰问“中国好人”陈丽芬的家属:传承和弘扬“芬姨”的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