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劣质文具装入盲盒中身价倍增!别让孩子再“入坑”了

原标题:劣质文具装入盲盒中身价倍增!别让孩子再“入坑”了

近些年,盲盒文化特别流行,堪称万物皆可盲盒。“你永远不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但永远充满期待。”最近的开学季,“文具盲盒”更是大行其道,可能一套劣质文具装入盲盒中就身价倍增。3月15日,北京市检三分院检察官提醒家长和学生,盲盒有风险,消费别盲目。

在网上搜索“文具盲盒”,内容五花八门,噱头多种多样——有“上学五件套”,包括拉杆书包、书皮、铅笔盒等;还有“星座套装”“动漫套装”等,如笔上印制某个星座图案,购买盲盒后,并不知道自己到手的是哪个星座……盲盒价格在数元至数十元不等,而销量都是成百上千,可见此类文具盲盒对于消费者颇具吸引力。

检察官认为,“文具盲盒热”应该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并分析得出三点问题。

首先,消费者知情权难保障。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文具盲盒企业没有在商品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隐藏款抽取概率,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也极少主动提示。很多时候,隐藏款的抽取概率是远低于心理预期的。不排除企业通过控制隐藏款的投放量,刺激未成年消费者反复购买,滋生畸形消费。即便部分盲盒企业明示隐藏款抽取概率,但是消费者,甚至监管部门也缺乏验证概率的能力。

另外,产品质量难保障。

为了争夺未成年人市场,在盲盒红利的刺激下,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排除在原材料、设计、版权、安全等问题上极力压缩成本。目前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三无”产品还时有出现,拆开盲盒后,有的可能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有的可能是山寨产品或二次销售品;还有的品控不严,存在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瑕疵;有的甚至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盲盒中的小零件可能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等窒息危险。

同时,售后服务难保障。

部分商家“店大欺客”,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或是售后服务效率低下,遇到问题不回复、不处理,销售方与生产商之间推诿扯皮。

对于消费者,检察官建议,未成年人要尽量避免冲动“盲购”,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同时,要有风险防范意识,盲盒,“盲”的是物品,而不能成为法律的“盲点”,消费者要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一旦权益受损,要及时依法维权。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非法制售性保健品,北京通州七人获刑并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金 砰!东莞2名男童在马路上这样做,结果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