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拟规划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200年一遇常规降雨下不发生内涝
北京市规自委2月26日发布关于《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草案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规划》涵盖防洪及河道、雨水与防涝、生活垃圾等14项专业内容。《规划》提出,到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中心城区(不含海淀北部地区、丰台河西地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到2035年常规降雨(设防标准降雨)条件下不发生内涝灾害,规划形成4个大型循环经济园区,12个小型循环经济园区等。
203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降低40%以上
《规划》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生活垃圾、智慧基础设施四个板块,涵盖水资源、供水、防洪及河道、雨水与防涝、污水、再生水、能源、供电、供热、燃气、生活垃圾、电信、有线电视、综合管廊 14项专业内容。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2035年全市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3%控制。本次规划落实重大基础设施用地约70平方公里,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2.53%(现状约39平方公里,1.34%);其他市政设施(街区级市政基础设施、少量未落地重大基础设施)通过乡镇域规划和详细规划逐步落实。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实现生产用水零增长,碳排放量达峰后持续下降,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化、生态化、资源化处理水平不断提升。203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降低40%以上。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优质能源消费比例达到99%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99%以上。
到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规划预留南水北调中线扩能走廊
2019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41.6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194立方米。《规划》提出,强化节水,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实现全面节水与安全宜居相统一。严格保护“两库一渠”(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涵养地下水,有序实施官厅水库、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到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
预留输水廊道,统筹道路、河道隔离带及其他走廊空间,规划预留南水北调中线扩能走廊80公里,宽度为40—110米;南水北调东线进京工程走廊130公里,廊道宽度为40—100米。
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常规降雨下不发生内涝灾害
防洪标准方面,《规划》提出,中心城区(不含海淀北部地区、丰台河西地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海淀北部地区、丰台河西地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他新城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乡镇中心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特别重要设施和其他集中建设区可根据人口、经济规模、重要性等独立确定防洪标准。
《规划》提出,通过完善河道、蓄洪(涝)区、管道、泵站、源头控制等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按照世界城市标准定位,建立国际一流的排水防涝体系,逐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到2035年,常规降雨(设防标准降雨)条件下不发生内涝灾害,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超常规降雨(超标准降雨)条件下不发生严重内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不造成重大影响
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内涝防治标准为50—100年一遇,其中特别重要地区为100年一遇,亦庄新城集中建设区内涝防治标准为20—50年一遇,其他新城为20—30年一遇,乡镇中心区为20年一遇,村庄为10年一遇。
规划形成4个大型循环经济园区 12个小型循环经济园区
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943.3万吨,折合约2.58万吨/日,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 99.98%。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现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9处,焚烧处理能力约16650吨/日,生化处理约5750吨/日,填埋处理能力约7931吨/日。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餐厨垃圾处理厂14座,设计处理能力2380吨/日。
《规划》提出,以现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为基础,以统筹集约、共建共享为原则,规划形成大兴安定、朝阳高安屯、门头沟鲁家山、昌平阿苏卫等4个大型循环经济园区,以及延庆小张家口、顺义杨镇等12个小型循环经济园区,节约集约利用空间,集中防控污染,同时满足餐厨、建筑垃圾、污泥等各类固废主要处理需求。规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1处,规划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约3.5万吨/日。
今年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等区域5G网络覆盖
截至2019年底,北京地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4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19.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688.1万户。全市建成移动通讯宏基站物理站址约2.6万余座。规划方面,提出推进5G网络建设,2021年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商务中心区(CBD)、奥林匹克中心区等重点功能区的5G网络覆盖。2035年全面建成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