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评云南某村一父子因“游手好闲”被列入黑名单:至于吗?
近日,云南省镇雄县某村的周仔松父子因未外出务工而被村委会列入“黑名单”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该村一份“不文明行为曝光”通报里是这样说明理由的:周仔松父子均为普通劳力,平时游手好闲。村组干部等多次动员,但二人总以疫情为借口,消极怠慢,至今仍不愿外出务工。该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称曝光的本意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激励村民靠双手勤劳致富。
当地曝光的“不文明行为”
但周仔松对此感到很冤枉,称2020年因父亲身体不好才没有外出务工,他感慨“人生真的好难,出去了我背着不孝之子的罪名,不出去被说是游手好闲之人。”
2月2日,村委会就前述“黑名单”核查不准、表述有误,正式向周仔松道歉。
回看村委会曝光“黑名单”的本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这个出发点没问题,但村委会认为点名批评就能催人奋进的管理逻辑确有不妥。
村委会事先不经过足量的事实调查,就随意使用了黑名单的权利。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村民,致使他们处于两难境地,这种粗放的管理思维难以服众,且很容易引起村民的内卷。村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应守好权力边界,不能膨胀。
村委会领导称,他们有“黑榜”也有“红榜”。或许相比气势压人的“黑榜”,多多利用“红榜”才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道歉书
还应意识到,通过双手勤劳致富不是且不应该只有外出务工这一个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应该要多发展本土产业。对于周仔松这些由于个人原因而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就需要在本地帮助他们寻求甚至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实施好就业帮扶。
当然,对于那些在外务工回不来的村民,基层组织也要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子女提供基本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保障,确保打工的村民有“出得去”的底气,也有“回得来”的资本。
基层工作不好做,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急不得。基层组织干部要提高“科技发展”的思维,着力补足生产短板,提升产业特色,为当地村民的发家致富提供稳定的保障。
此外,更应该杜绝“一刀切”的“懒政”思维,从每家每户的实际问题出发,尊重细节和事实,为不同情况的家庭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不妨把此次“黑名单”所暴露出的问题当作一个案例,或许能为基层工作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启发。
文|邢妍妍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