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所学校,是怎么让城里娃变成“劳动萌主”的?
用口袋叠衣法整理衣柜、制作漂亮的木工艺品、独自出门买菜、会用洗衣机洗衣服……2020年9月开学伊始,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老师们整理学生暑假期间记录的劳动情况,发现孩子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劳动技能,96%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长在半小时以上。
学生劳动能力较弱、劳动意识淡薄、缺少劳动实践机会,是许多城市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面临的共同难题。城市学校应该怎么实施劳动教育?怎样才能让城里的孩子爱上劳动?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用10多年的实践做出了回答。
1
课上教做鱼香肉丝:
劳动教育要与现实融合
重庆市人民小学建校于1945年,刘伯承为学校题写了“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的校训,要求“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首任校长卓琳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吃现成饭,不享现成福”的教育理念,上世纪50年代起学校就专门开设了劳动课,校内建有劳动基地,还办有小工厂、小农场,铸就了独特的劳动教育文化基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学校的劳动教育遇到困难:小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不断弱化。
劳动教育如何创新变革?杨浪浪认为应该首先从劳动课抓起。人民小学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每周一节,每节都要安排实践环节,植物、天气、农业、烹饪……各个类型的劳动实践都被纳入其中。
半月谈记者旁听了一堂劳动教育融合课《舌尖上的数字奥秘》。“孩子们,你们知道鱼香肉丝的味道有哪些吗?”在课堂上,老师从鱼香肉丝的味道入手,引导学生们动手研究菜谱中糖、醋的“少许”“适量”到底多少。每一组的同学再根据之前设想的糖醋比例,现场炒制。
“如果今天要制作2000份鱼香肉丝,该怎么做呢?”孩子们议论纷纷:一份一份炒,太慢了;雇100个厨师,一人20份,成本又太高了。老师通过小视频揭晓了答案:餐饮公司根据对数万家庭的问卷调查得出了鱼香肉丝的最佳配比,然后使用智能机器人炒制。
短短的一堂课,劳动实践、科学、数学、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杨浪浪说,劳动教育不应只是单独存在于学校孤立的教学体系中,要融合于学校的综合教学之中,让劳动教育在各个学科中实现融合渗透。没有空洞的说教,课堂上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劳动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崇尚劳动的热情,还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要完成劳动任务不是单纯靠体力,必须善于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2
比赛当“劳动萌主”:
劳动教育有更多“打开方式”
杨浪浪认为,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一样,需要通过“家庭作业”去练习。“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会系鞋带,但是回家依然让家长帮自己系,这是不行的。我们要让孩子在学校学、回家做,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怎样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将家校连接起来?人民小学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按照各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梳理各年级学生需做到的“十二件小事”任务清单,要求孩子一学年下来至少掌握2项生活技能。
比如,低段学生以自我服务为主,适当兼顾班务劳动,内容包括学会择菜、收拾碗筷、整理穿着;中高段学生则从自我服务、班务劳动,延展到学校公益劳动,要会洗衣物、收纳房间物品、为家人做早餐。有了这套手册,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劳动教育中需要的劳动过程性评价,学校研发了一款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孩子们只要完成老师发布的劳动任务,由家长上传劳动过程和成果,就可以累积积分,从“石器萌主”依次升级为“青铜萌主”“铁器萌主”“黄金萌主”……这套系统从创意萌发到投入使用都有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参与设计的同学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劳动创造奖”。
“不管什么样的打开方式,都是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抓住生活里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也能享受快乐体验的过程,这样的劳动教育才会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杨浪浪说。
3
打破城乡“围墙”:
劳动教育有更广阔天地
教育需要更多人间烟火,而劳动教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城市学校的劳动资源相对有限,怎么办?杨浪浪的答案是:打破城乡“围墙”,与农村学校共享劳动教育资源。
深秋时节,人民小学的师生来到200公里外的梁平实验小学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在拓印室,当地学校的孩子变身“小老师”,帮助城里来的“小客人”们拓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校园里的柚子树正到了收获时节,师生们一起操作改进后的采摘工具,不用爬树也能摘到高处的柚子,让“小客人”们大开眼界,惊叹劳动的独特魅力。
类似的城乡双向交流活动,在人民小学已成为常态——春天举办“春天诗会”,孩子们将与诗人、农夫一起,在田地里创作、朗诵与劳作;秋天举办“丰收运动会”,挑豆子、滚南瓜、装红薯、择蔬菜……孩子们体验农事,认识植物,观察四季变迁,在趣味比赛中感受劳动带来的种种乐趣。
在杨浪浪的推动下,人民小学和1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整合城乡资源,不仅让城里的孩子走出去,也帮助农村的孩子走进来。近年来,人民小学接待了不少农村学校师生的参观访问。
“劳动作伴,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这是杨浪浪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课,也是语文课、数学课、思想品德课,还是自然课、美学课,更是人生的一课。她希望,人民小学的探索实践,能为城市学校的劳动教育创造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