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3天排查42万条出入境数据,从台前到幕后,他“火眼金睛”护国门

原标题:3天排查42万条出入境数据,从台前到幕后,他“火眼金睛”护国门

说起边检卫士,你脑海里是否出现手握钢枪的铁血男儿,威风凛凛地守卫在国家边界线上。

而我们见到的这名卫士,他依然是位铁血男儿,手握的只是鼠标和键盘,却靠着一双火眼金睛,依旧御“敌”于千里之外。

他叫唐堂,是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成都边检站的一名民警。从身着橄榄绿的边防战士,转改为第一代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从前台检查员,到后台核查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把守国门的一颗初心。

在2021成都新年音乐会上,唐堂作为2020年度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个人代表之一,受到表彰。

▲2021年成都新年音乐会,唐堂受到表彰

▲2021年成都新年音乐会,唐堂受到表彰

阻疫情

不眠不休,3天排查42万条数据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成都航空口岸成为四川省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传播的第一防线。

大年三十,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唐堂与核查队员们却留守在边检站核查中心。在这个十余平方米的小小天地,面对电脑不眠不休,分析排查了42万余条出入境数据。他们根据行程轨迹及人员所在地,对出入境旅客进行风险评估,按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进行了分类。而这一切完成后,已是大年初三。三天三夜过去了……

但这只是任务的开始,他们还要定期整理统计的数据,以便随时掌握国内涉疫地区的旅客出入境情况,为口岸联防联控提供精准预判。同时,主动联系海关数据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对各个航班的预警处理进行沟通交流,使数据更全面、更精确。

2020年全年,唐堂参与排查分析各类人员超80万人次,提供各类风险预警人员超11万人次,其中精确预警境外疫情输入260人。

▲成都双流机场边检站数据核查中心,工作中的唐堂

▲成都双流机场边检站数据核查中心,工作中的唐堂

防诈骗

打击“首脑”人物,成立排查专班

“在两名风险预警人员的劝返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相识,却说出了同一个名字,初步怀疑为‘引带者’”。唐堂所在的数据核查队具有事前预警、事中分析、事后跟踪三项职能。他们首先会初步摸排出入境人员,发现有的高危人员,或者以非旅游目的、准备长期滞留特定地区的人员进行风险预警,由边检站民警劝返。

有了“引带者”的嫌疑份子姓名,即可核查其信息。“我们由此研判出有两个组织者,随后深挖排查,20余名密切相关的可疑人员浮出水面,疑似跨境电信诈骗或网络赌博分子”。

他们还拓展排查思路,通过人像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主要打击组织者、引带者等“首脑”人物。唐堂说,针对打击此类人员,今年已成立排查专班,协助地方公安破获专项案件两起。

▲成都双流机场边检站

▲成都双流机场边检站

谈转变

十年的重复动作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2002年,唐堂怀着一腔热血当兵入伍,分配到原成都边检站警通中队,后考学深造。2007年毕业后到执勤业务科队,成为一名前台检查员。前台检查工作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十分枯燥的。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翻查辨别签证、护照的真伪。连续3~4小时面对来往不断的出入境旅客。当时,还全凭肉眼进行人像比对。

也正是这十年的重复动作,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两个双胞胎姐妹不小心拿反了对方的护照,都被我看出来了!”唐堂解释说,因为他注意到两人耳朵的细微特征,有所不同。

2017年,原武警四川边防总队成立了核查小组,唐堂似乎有了用武之地。为什么说“似乎”呢?因为他在高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应该擅于做后台核查工作;但当时国内只有少数核查中心,且为保密性质,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遵循的模版。

“当时我们一共4个人,关在办公室里,不知道怎么做,甚至连航班分析报告都不会写”,唐堂回忆说,面对成千上万条排查数据,好几天没有头绪。后来,他想了个“笨办法”,对仅有的本平台数据人员进行分类,根据国籍地区简单分为四类。他们从工作流程到排查方式方法,慢慢摸索,又把人员细分了7种。

随着全国各口岸数据、陆路海港数据的互联互通,他们借鉴大规模边检站经验,结合成都航空口岸特点进行预判,以图又快又准。“从发现线索,到组织各小组迅速现场就地分析排查,最快当天就能得出排查结果”,唐堂认为,以前最快要做两三周的排查能提速到当天出结果,归功于数据平台的增多、后核人员业务日益精进,以及思维的发散拓展。

“最重要的是人多力量大啊!”他笑着说,从初期的4人,到现在近20人,专职数据分析研判队伍日渐壮大,符合“大后台、小前台”的发展趋势,共同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民警在厕所看见隔壁“伸出只脚” 开门发现紧急情况 神操作!女子降价50万把不是自己的房子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