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仙女山路通车缓解过汉江交通压力
12月22日清晨,位于龙阳湖畔的仙女山路,第一辆车从高架桥平稳驶下,现场传来阵阵欢呼,历时3年建设的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顺利通车。这条路位于武汉二环线和三环线之间,可连接古田桥与杨泗港长江大桥,有效补充和完善了武汉市“环射成网、循环互通”的骨架路网系统。
两跨龙阳湖,连接古田桥,
缓解过汉江交通压力
8时15分,本报记者在位于四新南路的现场看到,仙女山路交通开放后,车辆络绎不绝从墨水湖北路驶来。
据了解,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工程由武汉城建集团、中交基金与中交二航局、汉阳市政共同投资建设。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仙女山路项目现场负责人杨磊介绍,这条路北至墨水湖北路,南至四新南路,全长约3公里,其中高架段约1.7公里,是城市一级主干路,主线车速60公里/小时,从四新大道至四新南路的路面段车速40公里/小时。
“仙女山路要两跨龙阳湖,1号桥长约485米,2号桥长约1242米,两座高架桥之间由湖心路地面段衔接。”杨磊介绍,沿线共有4条匝道,其中2条上下匝道接入墨水湖北路,另外2条上下匝道接陶家岭路,车辆可由此匝道上、下高架。
记者现场看到,有市民从硚口开车过来,准备前往武汉经开区,看见这段路通车,便直接开车过去。“原来从古田桥过汉阳,如果去经开区,一下桥就非常堵。像我从古田二路去三角湖北路,要么绕行龙阳大道高架,时间多一点;要么走知音桥,堵一点。仙女山路这段通了以后,我就可以直接开车过去了,很方便。”市民陆先生说。
“仙女山路的通车,可以说更加完善了古田桥的过江功能,打通了汉阳岸的疏解通道,可以均衡过汉江的车流,缓解知音桥、长丰桥过江交通压力。”杨磊说,作为古田桥汉阳岸接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仙女山路承担起了连接古田桥和杨泗港大桥两条交通大动脉的重任。
其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构建武汉市主城快速路网骨架体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效服务汉阳地区交通发展,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更是对武汉市“环射成网、循环互通”骨架路网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现场还为规划的龙阳湖南路预留了3对互通接口,为后期龙阳湖南路建设提供了条件。”杨磊说。
充分考虑市民需求,
打造全市高架首座人行景观桥
记者在1号桥看到,两侧均设了4.5米宽的人行道,市民可直接步行上桥,两侧便是龙阳湖的美丽风光。“你看,我们把栏杆设计成通透型,开车过湖一眼可见湖光山色。”杨磊指着一排铁质护栏说。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康达街的2号桥的桥下。与传统在两侧设人行道不同,这里专门在高架桥底下修建了一条420米长的湖中人行景观桥,上层行车,下层行人。高架桥就像一顶巨大的“保护伞”,位于人行桥上方,下雨也不用担心。
“这是武汉市唯一一座建设在高架桥梁底下的人行天桥,在保证交通通畅同时,给予路人如行水上的精神享受,欣赏龙阳湖清风徐来、水天一色的美景。”杨磊说,人行景观桥铺设的彩色沥青,中间绿色是非机动车道,可以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两侧红色是人行步道。
“豆腐块”上建桥,
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
中交二航局仙女山路项目负责人罗柳介绍,这个项目涵盖了道路、桥梁、排水、电气、交通、绿化等内容,工期短、任务重。“建设范围内包含数量众多的藕塘、鱼塘和湖区,很多地方土壤含水量大,挖掘机一挖下去全是黑色的淤泥土。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就相当于在‘豆腐块’上建设大桥。”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部成立了攻关小组,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讨论研究,参考了30余篇相关技术研究论文及方案,最终选定了“置换法”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就是将淤泥土挖出,填充硬质土壤后再压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桩基施工,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罗柳介绍。
项目部还与中交二航局武汉港湾设计研究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同参与实施了稳定土挤压固化桩技术,利用废弃土、建筑垃圾、毛渣料等,添加水泥搅拌,专用挤压机压制成型,吊装进入软土地基内,然后再灌浆,以此来替代目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提高软质地基承载力。“不仅具有价格低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特点,更能将建筑废弃土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同日武昌、青山
还有3条主干路开工
记者还从武汉城建集团获悉,仙女山路建成通车后,右岸大道北段(建设十一路-焦沙二路)、和平大道(东三环线-中山路)改造、和平大道(工人村路-四环线)等3项道路工程也于同日开始勘察施工打围,标志着正式启动。
据悉,这3个道路项目是武昌区、青山区南北向顺江方向贯通性主干路,是长江北湖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主要交通动脉,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武钢及武东片区与中心城区联系,完善青山区“六横六纵”骨架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加快青山北湖生态新城的建设步伐,带动城市更新发展。
记者陶常宁通讯员肖畅陈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