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海拔4700多米,雪山上的生死营救!|边疆来信
今年4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何广宁、麻醉科主治医师陈若非、普外科主治医师陈国豪、妇产科主治医师招锦兰、儿科主治医师周柳娇、急诊科主管护师叶志强开始了援藏之旅。目前,他们正在林芝市巴宜区人民医院工作,何广宁挂职副院长。
12月的林芝早已天寒地冻,这对于不少东莞医疗队员而言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而就在前几天,陈若非、叶志强更是经历了因为堵车,一度只能在-7℃、海拔4700多米的雪地里步行,赶着去抢救胸痛的患者。陈若非还曾在路上重重摔倒,眼镜飞出几米远。
以下是陈若非、叶志强的亲身经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
12月3日16时10分,我接到了何广宁副院长的电话,一名36岁的男子突然昏迷,正用私家车从鲁朗卫生院送往我们医院,我们将派出救护车,从巴宜区出发,在中途把病人转运上救护车,再送回我们医院抢救。
接到通知后,我和叶志强主管护师、群丹罗布主任立刻准备抢救物品,坐上了赶往鲁朗的救护车。车上还有一名当地藏医院的同事,原来她就是病人的妻子,得知丈夫突然昏迷,她心急如焚,陪着我们一起赶过去。
她介绍,她丈夫今年36岁,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当天15时30分,他突然胸痛不止,就自行前往鲁朗卫生院就医,在就医途中竟然晕倒,失去知觉,现在正由鲁朗卫生院的医生用私家车往我们医院这个方向送。
我一听病人是由于胸痛就医,随后晕倒,心感不妙。我打开手机地图,导航显示距离69公里,1小时40分车程,还要经过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关键是路上还有4公里红色的拥堵路段,这可如何是好?
次仁司机大叔驾驶救护车穿过市区,走过山村,到达318国道上雪山的路上了。上到山上,我们傻眼了:天空飘着雪,路面全部结冰,救护车一直打滑,上不去。我们三人马上下车推,几番努力,才终于把救护车开上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平台。
次仁司机说,我们的车就只能开到这里,而且前方也是堵车。我们马上致电对方的联系人,病人仍然昏迷,在堵车的另外一边。“走,带上装备,我们下车赶过去!”时间就是生命,越耽误时间,抢救成功的机会就越少。
我们三人连同病人家属一起下车步行。结冰的路面不好走,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我们终于走到了堵车的地方,导航显示堵了足有4公里,这意味着我们要在-7℃、海拔4700多米的雪地里步行4公里才能与病人汇合。
这时,一辆越野车下来了一位大叔,他说:“医生,上我的车吧,我车上刚好没人,而且是四驱的,我送你们过去。”我们上了大叔的车,走了一段路,又堵住了。突然而来的雪,很多车没有装防滑链都不敢走。
可是病人就在堵车的另外一边等着救援,怎么办?我们马上下车,三人分不同的位置指挥车辆让出道路,让我们的车先过。一不小心,我整个人滑倒,重重跌在路面上,眼镜飞出几米远,大腿一阵剧痛,我心想:惨了,千万不要骨折,病人还在等着抢救。
我爬起来,捡起眼镜,继续指挥交通。路上的司机们看到我们穿着白大褂在指挥交通,都非常配合。就在我们忙着疏导车辆时,一个开着陆地巡洋舰的大叔说:“医生,去救人吗?上我的车,我送你们过去。”我们换上了第二辆车继续赶路。
在车上,我们再次与鲁朗卫生院的医生取得联系,他们就在色季拉山口前的路边。我们终于碰上了!真的非常感谢路上两位接力送我们赶路的大叔,感谢路上下车跟我们一起指挥交通的好人。
送病人来的是一辆越野车,病人在后排躺着。我迅速打开车门,呼唤病人,触摸颈动脉。“病人没脉搏了,大家马上抬病人下车,就地心肺复苏!”我大声喊道。卫生院的医生与叶志强护士一起将病人抬下车,然后和群丹主任配合马上给病人做心肺复苏。
我指挥在场其他人,务必要保证现场环境的安全,因为这是在雪山上,在318国道路边上,路面非常湿滑,路过的车辆随时会打滑撞过来。安排好现场后,我们边心肺复苏,边向卫生院的医生询问情况。
病人是15:30分因胸痛就医的,16:00昏迷不醒,瞳孔散大,当地医生马上用车将患者送往我们医院。我们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是17:40。初步判断病人心跳骤停一小时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
我们三个接力心肺复苏了接近一小时,寒冷的冰天雪地中我们满头大汗。但最终这次雪山上的生死营救失败了,我们没有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患者妻子泪流满面的样子,让我们也深感悲痛。
我是一名麻醉医生,叶志强是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都有丰富的抢救经验与技术,我们都遇到过很多失血性休克、心跳骤停等状况。然而,在雪山上,下着雪,在结冰的路面进行心肺复苏还是第一次。
回医院的路上,我们几个都没说话。西藏地广人稀,医疗资源分散,一旦发生心梗、脑梗、大出血这些急症,当地卫生院处理不了,送往大医院往往要几小时的车程,黄金抢救时间肯定就会耽误了。
我们国家一直在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支援与建设,真心盼望西藏、新疆等地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援藏干部的我们深感任重道远,此次雪山的营救未能成功,但愿以后能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