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清忆峥嵘岁月:身为司号长 每晚吹响十多次隐蔽号

原标题:抗美援朝老战士赵清忆峥嵘岁月:身为司号长每晚吹响十多次隐蔽号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清记者蓝业佐摄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清记者蓝业佐摄

“50年来,虎门的高楼大厦一栋栋拔地而起,我就像看着婴儿长大成人。”近日,在虎门海军安居大厦,九旬老兵赵清不无感慨地说。而此时,他脑海中闪现过往峥嵘岁月:随军转战大江南北,后跨过鸭绿江,雪夜急行军,每晚吹响十多次隐蔽号,躲避敌机轰炸……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赵清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翻过大山从军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这一年,河北滦平一个叫四道营子的村庄里,几个小羊倌在给地主放羊的同时,口中谈论着如何参加八路军。其中,就有时年15岁的赵清。

此前,八路军经常在村子里走动,他们艰苦朴素,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我是农民的孩子,没读过什么书,当兵,保田保家是我的最高理想。”赵清说。

他和小伙伴们约好,偷偷离开地主家,翻过一座大山,遇到站岗的八路军战士,开始了军旅生涯。“我那会儿也没告诉家人。他们还以为我在地主那儿放羊。”赵清说。三年后,辽沈战役结束,他随部队从东北挺进关内,参加了平津战役,随即投入到剿匪斗争中。

扔麻袋避过扫射

回忆往事,赵清拿出一个纸盒,小心翼翼地把奖章一枚一枚地摆放出来,那段以红色为底色的峥嵘岁月,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解放战争期间,赵清白天还在河北密云县(现为北京密云区)打游击,晚上就连夜行军到崇礼县参加战斗。“那天晚上一直下着大雨,我们不停地跑。”赵清说,雨夜急行军,令他记忆深刻。

他回忆道,解放崇礼县迫在眉睫,队伍冒着大雨连夜行军,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达目的地。为了顺利开展行动,队伍把指挥所的选址定在一个靠山的窑洞。“第二天,大家发现不对劲了,原来敌人的暗堡就建在窑洞的上方,这将对崇礼战斗的行动部署造成巨大的威胁。”赵清说。情形危急,急需一名通讯员到机炮连报信,让爆破手炸毁敌人的暗堡。但暗堡是前往机炮连的必经地。这时,赵清自告奋勇。他在窑洞门口扔出一个麻袋试探,果不其然,敌人的机枪声在麻袋扔出的那一刻齐声响起。

枪声过后,赵清沉着应对,又扔出一个麻袋。在第二轮枪声停的时候,他迅速动身,连滚带爬地下了坡,躲在村民房子的围墙里,避过敌人机枪扫射。爬出院子,飞快地跑到机炮连报信。

“那年我19岁,天不怕地不怕,心里只想着完成任务。”赵清说。他为解放崇礼立下了汗马功劳,荣获三等功。

雪夜跨过鸭绿江

背着四五十斤的包袱,在黑夜里小跑过鸭绿江,随后在雪地里行军十多天,仅靠着炒面垫肚子。这是赵清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时的亲身经历。“白天怕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我们只好晚上行动。一个晚上要走五十公里。不停走动,避免被大雪冻伤。”赵清说。

1951年12月,赵清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为朝鲜战场输送新兵。入朝后,赵清担任司号长,团长走到哪儿,他就要跟到哪儿。他每日留意敌情,远远地看见敌人的飞机飞来,枪声一响,赵清立刻吹响隐蔽号,士兵们听见号声全体趴下避险,等飞机过去,赵清再吹响前进号,士兵起身继续前进。

“快速地、安全地、全员地把兵给送到”是赵清接收到的命令。严谨关注敌人动向,准确传递信息是赵清身为司号长的职责。这过程中,赵清一晚上最多要吹十几次号,躲避敌机轰炸。

入朝十多天后,赵清从司号长转为助理参谋,协助通讯参谋开展工作。随后,队伍每行军到一个地方,天快亮了,赵清就要背着一圈电线到处跑,给各个营连接电话线。军用电话线坚固又耐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里,铜线外包裹着一层皮。一根电线最长可以拉十多公里,重达四十斤。“最怕的就是过河,因为电话线沾到水就容易失灵,这样电话就接不通了。”赵清说。1800多名志愿军新兵送到目的地,完成任务后,赵清就随部队回国。回国后,他主动进入学校学习文化。1970年,赵清来到了东莞虎门。

峥嵘岁月已成回忆,更喜祖国大地新变化。赵清说,“祖国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好,我很珍惜,也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希望能多看几年祖国的发展。”

文/付碧强实习生陈慧

摄影/蓝业佐视频/无

编辑/马盛龙

相关阅读:
多图|驻莞新兵的16小时 一家两代三军人 凤岗一新兵三次应征终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