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原标题:上游评论|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最近,一位家长因不满老师要求批改作业愤而退出家长群,让这一话题冲上热搜。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江苏一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到,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这位家长的愤怒堪称“人间真实”,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酸,引发了不少共鸣。白天养家糊口辛苦工作,晚上各种打卡辅导作业,家长群里的故事,说起来都是泪。有家长表示,加班到凌晨三点,一看群内各种通知和要求瞬间崩溃;还有家长挑灯夜战,打着电筒批改作业……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最近,杭州一位妈妈就因为熬夜付双11尾款,忘记给娃在群里打卡而崩溃。据钱江晚报报道,10月31日晚上,林女士熬到半夜等着双11第一波,购物车是顺利清空了,但熬到凌晨一点半的林女士突然崩溃。“睡前才想起来娃有两个卡没打!而且是不允许补卡的!这下完了,周一要被老师@了!”林女士细数了自家三年级小学生每天的N个打卡作业:语文有背古诗、小古文打卡,数学有口算打卡,英语有朗读打卡,体育有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打卡,再加上疫情后每天要进行的健康打卡。“每天一起床,就要惦记打卡这事,晚上睡觉前,还要再刷一遍,看是不是都打完了!”林女士表示,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校配合是应该的,但每天这么频繁的打卡,让家长的负担很重。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林女士的崩溃,家长们都懂,不知从何时起,家长群变成了“负担群”,让家长们不堪重负,每天都有各种任务打卡,还要批改作业,如果没有及时完成,还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甚至被踢出群。而另一方面呢,老师也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家长们随时随地的提问让老师得不到休息,家长群模糊了老师们上下班的界限。

不仅如此,家长群还变成部分家长溜须拍马的地方,甚至还有家长在群里炫耀成绩、攀比家境,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家长群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

媒体: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除了退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本是方便家校沟通的家长群,如今却变了味,如何让家长群回归“本味”,给家长和老师“减负”,还需“约法三章”。首先,学校应明确老师和家长的职责,为学生批改作业、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是学校老师的本职责任,不能让家长代劳。

10月26日,太原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有20条重点举措,从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推进课后托管服务、促进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发力。20条举措中,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就有8条。其中就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

不能让学校“减的负”,都成了落在每一位家长身上的“重担”。在清楚家校分工的基础上,老师们还应注意,家长群不是发号施令的地方,应尊重每一位家长和学生,如有作业完成情况不佳,不应在群里直接点名,可进行一对一交流,不增加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也避免在群内形成攀比之风。

同时,让“家长群”变得“干净、清爽”,还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不在群内发布不相关的消息,不拍马屁、不炫耀是基本的准则。家长群是公共空间,不是谁的“自留地”和“表演场”,在清晰的群己边界意识下,家长在“表情达意”时不再任性,学会顾及老师和其它家长的感受。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只有家校双方达成共识,才能形成合力。而那些让老师和家长痛苦的家长群,也亟需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以此缓和双方的焦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上游新闻评论员龙春晖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三个月发送200余万条诈骗短信,青岛12名“黑灰产”人员被抓获 天津南环铁路桥坍塌事故已造成8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