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文化·墨客 詹谷丰:专注书写东莞文史和先贤

原标题:文化·墨客|詹谷丰:专注书写东莞文史和先贤

文化·墨客  詹谷丰:专注书写东莞文史和先贤

◎作家简介

詹谷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原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小说集《苍山无尽》《1823,道光年间的东莞》《再造七级浮屠》,散文集《天堂的入口》《莞草,隐者的地图》,长篇人物传记《喋血淞沪》,新散文集《书生的骨头》《纸上文人》《半元社稷半明臣》等。

近日,东莞作家詹谷丰新散文集《半元社稷半明臣》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聚焦伦明、何真、陈益、张家玉、邓尔雅、张荫麟等东莞先贤,重述他们的人生起落,破译他们的情感密码,该书得到了祝勇、王充闾、江子、曾纪鑫等著名作家的联袂推荐。

新散文创作是小说家詹谷丰来莞12年后的一次华丽转身,让其“梅开二度”,走上了自己文学生涯的另一座高峰。其中,受杨宝霖等学者的影响,他专注“东莞先贤和历史文化”系列新散文的创作,为东莞先贤立传,为东莞文史立言,作品发表于国内诸多大刊,获得诸多大奖,在国内散文界占据一席之地。

在东莞华丽转身,成就文学“梅开二度”

詹谷丰是江西修水人,国内知名小说家,著有《苍山无尽》《再造七级浮屠》等小说集。1994年来莞后,依旧延续小说道路,出版了《1823,道光年间的东莞》等小说集。然而,这个期间的他在小说创作上越发费劲,或许是脱离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在题材、感觉和写法等方面逐渐出现瓶颈。“那是我创作生涯中最痛苦的十年,一度感觉很茫然。”詹谷丰笑着说。

2005年,詹谷丰偶然看到作家祝勇的新散文时,惊叹“散文还可以这么写”,并决定进行新散文创作。新散文写法灵活多变,篇幅不受限制,结构宏大,视野开阔,内容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完全脱离传统散文的束缚。尤其用新散文写人物传记,既能保持对史料转化的严谨性,又能表达得更个性和立体,更具可读性。“历史新散文更容易引起关注,尤其对人物有关联的作品,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詹谷丰说。

自然界的种子,春天就可以发芽,但是历史散文创作的因缘,却需要漫长时光的孕育。詹谷丰对待历史散文的创作十分严谨,动笔之前,对每个题材、每个人物都要进行漫长时间的研究,阅读大量文史资料,做大量的笔记,再经过严密的构思,做到心中有数后才会动笔。因此,他每年的成果也就两三篇。十多年来,他只结集出版过《书生的骨头》《纸上文人》《半元社稷半明臣》等寥寥几本书,但每本书都在文坛和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同时这一系列作品也让他在文学上梅开二度,走上了自己文学生涯的另一座高峰。

文化·墨客  詹谷丰:专注书写东莞文史和先贤

受杨宝霖等学者影响,专注书写东莞先贤

詹谷丰来莞后,先后认识了邓慕尧、杨宝霖、陈梓英、李炳球等东莞文史学者,并成为莫逆之交,阅读了杨宝霖等人搜集的大量史料和其研究成果,对东莞的了解加深,对东莞先贤和历史文化更加喜欢。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杨宝霖在史料提供、文稿意见等上面一直给予我很大帮助,而且是主动提供的。”詹谷丰说,杨宝霖有一次得知自己要写“东莞伯”何真,不仅提供了何真后人撰写的《庐江郡何氏家记》这份外面无法找到的资料,还复印了厚厚的一大本给他。

其实,詹谷丰2005年转战“新散文”时,已在东莞工作、生活了近12年。这12年的深耕给他带来了深厚的积淀,让其在新散文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题材,于是开始了“东莞先贤和历史文化”系列新散文的创作,为东莞先贤立传,为东莞文史立言,并在国内诸多大刊发表了许多重量作品,获得诸多大奖,在国内散文界占据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比如其最新出版的《半元社稷半明臣》便是其聚焦东莞先贤的一部厚重之作。该书收录了《哑琴》《远去的房客》《藏尽四库谁读书》《半元社稷半明臣》《安南的禁果》等七个篇目,聚焦伦明、何真、陈益、张家玉、邓尔雅、张荫麟等东莞先贤,重述他们的人生起落,破译他们的情感密码。书中作品在《作品》《花城》《广州文艺》等期刊发表,作品切口小而精准,视角独特,文字细腻,文笔厚重,故事波澜起伏,有较高的文学品格。该书得到了著名作家祝勇、王充闾、江子、曾纪鑫的联袂推荐。

“最后的著作”,将是一部厚重长篇散文

詹谷丰介绍,《半元社稷半明臣》中的东莞先贤,只是他写东莞历史散文的一小部分。而写袁振英的《一生不负少年头》,写容庚的《金石上的野马》,写王应榆的《黄河向南》和写李秀文的《隔窗相望》等,因为题材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收入该书中。“不过这些作品均已在《作家》《作品》《广州文艺》等刊物发表,为这些东莞先贤作了有价值和意义的证明。”詹谷丰说。

“伦明、何真、陈益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而又被岁月风尘湮埋了的先贤,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中心广场上站位的青铜,他们更应该是文化名城市民心中的英雄,他们的杰出贡献,应该是市民口中流传不绝的故事,更应该是当代文学作品表达的对象。”詹谷丰表示,《半元社稷半明臣》是他向东莞先贤致敬的文字,也是他向第二故乡拥抱的热情。

詹谷丰透露,他正在构思一本全新的散文著作,形式与此前一篇篇几万字单独写人或写事的新散文集结出版不同,而是一部长篇新散文,希望通过寻找如血缘、亲情、文脉传承等相关的某种线索串联起来,将东莞从南宋到民国期间700多年的重要历史和人物完整书写出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厚重著作,展示“东莞人文精神”,因此“在写作难度上是自己前所未有的”。

“东莞历史和先贤是东莞精神的源流,我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偶然中的必然。15年前听杨宝霖、邓慕尧、李炳球、陈梓英等东莞文化人用东莞方言聊天时,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会将他们口中的历史和先贤,变成历史散文的汉字,在文学刊物上发表,在出版社出书。”詹谷丰表示,这些东莞文史研究的学者们,不仅是他从事东莞历史散文创作的指路人和热心扶持者,他们扎实的研究成果,也为他铺垫了前行的道路。

“他们让我看到了灿烂辉煌的东莞文明史,看到了先贤们构筑东莞文化大厦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将与他们同行,用文学的方式一同构建这座大厦。”詹谷丰说,随着自己年纪增大,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精力日益有所不逮。因此,“这部贯穿700多年历史的长篇新散文很可能是我最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希望能为东莞留下点东西”。

东莞建成全国首批、全省首所专门学校 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教育 9月份北京市民“随手拍”已录入5万笔交通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