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去戎装15年,他请缨再战
1972年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瑞金的刘镇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过15年的军旅生涯,这让他在一些人生关键选择上,总是义无反顾。
去年底,北京朝阳组织部门有选派干部赴河北康保挂职的任务,刘镇平主动请缨,挂任康保县委常委、副县长。
“房堵窗、户封门、村里见不到年轻人。”刘镇平刚到康保时,就听见这句流传于当地的话。刚开始并没有直接感受,随着调研深入,他明白了。
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康保县,平均海拔1450米,年均气温2.1℃,年降水量仅300毫米上下,气候高寒干旱,全县没有一条河流。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当地产业发展极度困难,年轻人大量外流,部分村庄空心率达70%,可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
“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只剩高龄老人,体弱多病。”刘镇平举例说,康保最南端的土城子镇总人口1.5万余人,常住人口仅4345人,其中有村庄空心率达80%。建档立卡贫困户2163户4294人,贫困人口平均年龄65.5岁。
虽然经过当地政府和北京帮扶努力,今年年初康保成功脱贫摘帽,但是如何防止当地不返贫,如何安置留守老人,成了刘镇平到任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8年,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帮扶下,土城子镇在旧煤矿院内建设了土城子镇朝阳互助幸福院。去年6月投入使用,其中北京帮扶资金1200万元,新建住房205套,配套有食堂、村民活动中心等。
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医。挂职前,刘镇平是朝阳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再之前,他还当过朝阳区卫健委办公室主任。这些经历促使刘镇平积极对接协调朝阳区属垂杨柳医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在康保县医院、土城子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线上诊室系统,让康保老人不出家乡,就能够对接到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
互助幸福院和镇中心卫生院只有一墙之隔,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的问题,刘镇平还利用北京帮扶资源为他们的住处安装“一键呼”电话。老人有生活需要、身体不适,一键呼叫,卫生院值班的医护人员就可以及时赶到。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胜利。”采访中,当被问到挂职的工作目标,刘镇平给出了坚定的答案。有着15年军旅生涯的他,对“胜利”二字极其执着。
刘镇平1990年3月在老家江西瑞金应征入伍,两年后考入军校,同年入党,1995年7月毕业分配到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工作,2005年从部队转业。
刘镇平早年戎装照
“当初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离开部队15年后,到最艰苦地区扶贫,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报效祖国。”年近50岁的刘镇平,脸上仍有军人固有的坚毅,“我还有两年的挂职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帮助当地建设美丽乡村,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吃不了的苦!”
记者:三一
责任编辑:张玉 SN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