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别的教师节:疫后重逢 再看见老师亲切了很多!

原标题:特别的教师节:疫后重逢,再看见老师亲切了很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这个教师节,多了一份特别的意义:经受过疫情的洗礼,寂静了8个多月的校园刚刚恢复开放,一张张口罩掩不住的久违的笑脸,又重新汇聚在一起。

然而,一座座校园能够重新开放的背后,我们不能忘却的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老师们的陪伴与坚守:当文字和声音替代了眼神的互动,当看不见表情的课堂让教学少了些许灵动,当促膝长谈的亲密被长长的网线隔开……也正是因为老师们的陪伴和坚守,才让这份爱与温暖得以传递,给了孩子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以家人之名]

大峪中学新疆班老师张丽

大峪中学新疆班老师张丽

“是老师,更是家人”。这是大峪中学新疆班老师张丽对“好老师”的理解。

今年是张丽工作的第二年,上班后经历的两个春节,都是在校园里陪着新疆班的学生一起度过的,而给远在千里外的父母拜年靠的是一条简短的微信和一通视频电话。她笑着说:“父母特别支持,还和我开玩笑地说从小到大,知道我在学校里他们就特别踏实。”

两年前,张丽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老师,带的第一个班是新疆班。“一开始最头疼的就是记名字。我们班有41位同学,最长的一位名字足有12个字,女孩子的名字里娜扎、热巴特别多。不过孩子们都特别可爱,我叫错了也不生气,笑眯眯地纠正我。”她说,“现在完全不会认错了,因为都是一家人了。”

作为家人,张丽不仅有授课任务,也有更多“家务事”要完成。她介绍,大峪中学新疆班的传统是每年寒假大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到了暑假再放假回老家。“今年寒假,有329名学生留校。原本我们打算去游学、参观博物馆、逛胡同、看演出……”说起当初的计划,张丽滔滔不绝,“可是一场疫情打乱了计划。”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张丽和同事们在防疫的前提下,变着花样带学生们在校园里找乐趣。除了在宿舍上网课,课余时间几乎被各种有趣儿的活动塞得满满当当。“我们300多人‘霸占’了整个大操场。从教学楼上俯瞰,大家间隔很远,上操变得和‘跳一跳’游戏一样”“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发挥特长,自编‘广场舞’,带着老师一起跳,有时候难免会顺拐”“每次吃完饭,师生彼此监督,不能直接回屋,要到操场上完成‘三千步’”……张丽说:“每天大家都会见面,有时候未必说话,一个眼神,彼此就很安心。”

疫情期间,也有让张丽担心的小插曲发生。一位学生下楼梯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只能卧床休息。张丽主动承担了定时“陪聊”的工作。“他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有人能陪着聊聊天,也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这其实没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学生病好后,在早餐发的鸡蛋壳上精心雕了一幅《赤壁赋》的画面,专程送给张丽当礼物。“虽然也怕放臭了,但是我到现在还没舍得剥开呢。”

其实,今年疫情期间,和张丽一样的留守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主动放弃春节和寒假,为了更好的照顾好校园里的孩子们,主动选择了“24小时的学校隔离”。张丽说:“我们没有血缘,却因为爱成为亲人。”

今天是教师节,张丽热切地盼着还在新疆的学生们早日返京。她给孩子们发微信:“过两天,我去车站接你们!想念你们!”

[超长待机“主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王玉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王玉慧

新学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图学》课程主讲教师王玉慧多了几项新本领,能熟练地制作有声PPT,可以随时随地启用软件线上答疑,还会操作时髦的Bilibili直播姬录屏,这些全部都是疫情期间当“主播”的意外收获。

因为疫情,春季学期,《工程图学》要在云端授课,这对从教30余年的王玉慧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3个班、约270人、每个班共64学时,如何将“理论讲授+上机实践”保质保量地搬到线上?她心里着实没底儿。

其实,早在寒假里,王玉慧开启了一项尝试,在群里发起画图趣味挑战赛,邀请学生一起比拼画图,为课程预热,也为学生解闷;真正开课后,她化身“主播”、画图达人、“超长待机”答疑者,为学生搭配了干货满满的“套餐”:课前,她精心录制的有声PPT已提前分享至班级群;课堂上,她打开“腾讯课堂”,分析点拨重点难点,讲解作业或分享拓展知识;课后,利用“腾讯会议”每周3个班各安排一到二次线上答疑。考虑到一些同学上网不便或有流量顾虑,王玉慧的PPT分成两个版本,有原始的高画质版,也有特意压缩的低画质版本。她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课外题,引导其进行创新设计。

寒假,学生走得匆忙,没带教材和习题集。王玉慧就用AutoCAD把作业制成电子版,并且把习题中的组合体、零件用软件做出造型,陆续发给学生。就连交作业,也允许有多个版本,打印做题,在电脑软件上画图或徒手画图拍照提交都可以。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紧追不舍,课下,微信和QQ上,求答疑的小窗接连弹出。收到呼叫,王玉慧就麻利地打开“腾讯会议”,共享屏幕,一对一辅导画图。

因居家防疫,有些学生情绪压抑,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五一假期,应学生之需,王玉慧在群里分享科学习资料和作业,刚发出,就有人匿名吐槽,“过节还发作业?”王玉慧先是一怔,之后悄悄与班长交流了解原因,原来,那位同学想放假休息,又担心自己掉队,情绪紧张,才发点牢骚。

“因为疫情,很多学生原本的节奏被打乱,作为老师,有义务摸清根源,开展心理疏导。”王玉慧并未介怀,而是跟学生讲起自己的高考,当年,有同学组团熬夜,但她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时常晚上九点半睡、凌晨三四点起床,最后拿下全班女生第一名,“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周期,就不必关注别人是否假期学习。”

疫情期间,王玉慧也在坚持独特的作息:那些精致的二维图和三维造形、装配,是她凌晨起床绘制;一张张手工图,也是她趴在自家餐桌上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被赞“注入灵魂”的有声PPT,是她握着话筒,克服噪音干扰,反复录制而成;课下,求助答疑的咨询量猛增两三倍,无论周末还是节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当天的问题当天解答,夜里错过的第二天赶早回复。

让王玉慧欣慰的是,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进步明显,考试成绩也较往届突出。金秋时节,北航校园生机勃勃,她将带着“主播”期间收获的技能,持续“待机”,守护课堂。

[躺在床上上网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高三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高三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

9月1日,星期二。时隔三个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高三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再次站上了讲台。她的装束与别的老师有些不同,一个厚重的支具几乎将她的上半身全部包裹住——大热天里,这份支撑显然有些过于“温暖”,戴得时间长了,后背留下湿漉漉的汗渍。

三个月前的6月2日,海淀区高三二模数学考试当天,李靖敏意外受伤,胸椎骨折。在医院,医生建议她卧床静养,在床上躺几个月,让骨折的部位自动愈合。那怎么能行?李靖敏一听就急了,马上就要高考了,临时换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她想的很实在,“换成谁都没有我了解自己的学生,半截把孩子们‘扔’了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怎么才能尽快上课?医生听完就乐了,“您都这样了还想着给学生上课呢。”后来,医生提出了手术建议。不过,手术费用高,可能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李靖敏没犹豫,立马接受了手术治疗。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手术一做完,她就敢翻身了;两天后出院,刚好是二模成绩发榜。回到家刚安顿好,李靖敏就躺着给学生做了试卷分析,详细列出每个学生的丢分点。本来轻车熟路的工作耗费了她两个多小时。

虽然学校安排了代课老师,李靖敏始终不放心。6月中旬,学生再次居家学习,李靖敏向学校提出自己亲自给学生们上网课。为此,她购制了一款“神器”:斜面铁架固定住平板电脑,自己就可以躺着上课了。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长期盯着电脑,眼睛昏花;脖子无法放松,酸痛僵硬;一个姿势时间久了,伤口部位也会隐隐作痛。以前10分钟就能做完的事情,躺着就要花上半个小时……李靖敏坚持着,网络另一端的学生们对这一切却并不知情。

直到高考前李靖敏的一次“发脾气”。离高考没几天了,李靖敏费劲找的练习题布置下去,交上来的人寥寥无几,她有些不踏实,没有反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短板。她没忍住,跟学生们开诚布公,“给你们布置一份作业,我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我都这么‘拼命’了,你们是不是也该拼一下?”同学们这才知道“生病”的李老师病情这么严重。课后,有学生哭着打来了电话。在这之后,学生们似乎更懂事儿了,决心以优异成绩回报老师。高考结束,她所教的普通班数学平均分超北京市高考平均分十多分,优秀率超过年级第二实验班10%。

教师节前夕,正在海外读博士的学生发来微信,说要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老师。李靖敏笑了,“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这是对我人生最大的褒奖。”

相关阅读:
新京报:彻底撕碎巴图孟和“保护伞” 还社会以公平正义 东莞正能量 勇救落水群众 农行东莞分行叶子常获“见义勇为好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