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雨夜,临睡前发现客厅1厘米裂缝……她的这一举动救下17人
8月17日凌晨0点30分左右,成都东部新区丹景街道全安村,大雨。53岁的村民巫素珍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自家的客厅地面出现了约1厘米的裂缝。
她赶紧拿起电话,打给村主任;又叫醒家人,跑到屋外。
随后赶到的应急队员组织全安村6组的户村民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仅仅半个小时后,村道开始崩裂,6座民房在山体滑坡中倒塌……
▲巫素珍的家已成废墟
村民临睡前发现房屋裂缝
扯着嗓门大喊“快跑”
时隔两天后,巫素珍情绪仍然很复杂,面对自家被山体滑坡抹平的二层小楼,她庆幸自己跑出来了,还帮周边邻里逃过一劫。
8月17日凌晨零点30分,在家中玩了一会儿手机,巫素珍准备关灯睡觉。她突然发现,在房屋客厅的地上,一条约1厘米的裂缝,从屋内一直延伸至门外的院坝,“屋里的墙角掉了一地的灰,还能听到石头碰撞的声响。”
巫素珍无法判断,裂缝和墙灰背后是否有危险。她按照村上的要求,拨打了全安村村主任郭新华的电话,说明这个异常现象,随后叫上一家六口人出了房屋,扯着嗓门喊周围的居民:“有危险,快跑!”因时间太晚,周围村民都没有动静。
5分钟后,几束电筒的光线射了过来,“哐哐”的铜锣声越来越大,村民家中的灯这才亮起,开始往屋外跑。
▲事发现场
转移半小时后房屋夷为平地
村干部吓得“腿都软了”
前往全安村疏散群众的,是由丹景街道和村上干部、民兵组成的应急队伍,共计30余人。参与转移群众的全安村村主任郭新华说,他接到巫素珍的电话后,马上将情况上报丹景街道,然后叫上其余村干部,率先到达了巫素珍家中。
巫素珍家在全安村5组,周围民房集中。在应急队员的组织下,巫素珍及周边6户共计17位村民,在10分钟之内被转移到山坡对面。经过讨论,丹景街道随后扩大了群众转移的范围,又将应急队伍分成5个小组,将全安村5组其余15户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17凌晨1点过,在将村民顺利转移30分钟后,全安村5组所在的山腰上传来滚滚落石的声响。夜色紧张,但村民安好。
天亮了,郭新华重返村落。上半夜带村民转移的村道,已经崩裂成块,包括巫素珍家在内的6座民房,已被夷为平地。这位身材硕壮,在村上前后任职了20几年的村干部说:“我看到那些房子,腿都软了。”
郭新华很纳闷,在前期的排查监测中,此次全安村5组的滑坡点,并不是在列的地质灾害监测隐患点位。后来,根据专家分析,村子境内山体质条件不稳定,在雨水持续冲刷下,出现土层崩塌,这才导致了滑坡。
▲转移的村民们
经验之谈
隐患来临前已备好整套应急预案
一个未被列入地质灾害监测隐患点位的地方,能够在灾难来临前,让村民全身而退,这得益于成都东部新区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宣传动员有力,预防避让主动,应急预案完善,坚守防汛减灾底线。
在整个丹景街道,地质灾害可能产生的险情及地质灾害防治常识,几乎宣传到每家每户,预警信息也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村、组、户和人。一旦出现险情,街道和各村组建的应急队伍迅速出动。巫素珍说,自己在看到家中房屋裂缝后,首先就想到上报村主任,就是因为“之前村上已经说过很多次,发现问题及时告知。”
郭新华介绍,此次对全安村5组群众的转移,从人员到物资,从转移线路到安置地点,在转移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转移的效率,和时间赛跑。
目前,丹景街道正对区域内各地灾隐患点进行逐点逐段的密集巡查,并针对未列入地质灾害监测点位的区域进行再分析、再排查、再预警、再监测。
“抓实抓细,高标准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的要求也被传达到成都东部新区所有镇(街)。
红星新闻记者逯望一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祝加贝